有些公司看着像是外资企业,实际上是中资,比如说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
有些公司看着像是民族品牌,实际上是外资企业,比如说被法国巨头收购的苏泊尔。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厨房的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壶等很有可能有一件就是苏泊尔这个品牌的。
事实上,苏泊尔之前是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只是后来创始人苏增福将它给卖了。
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长为了国内厨具龙头,营收接近200亿元,市值高达550亿元。而它的主人则变成了法国SEB公司。
1
创业之初如何度过?
苏泊尔的创始人名叫苏增福,出生于1941年,今年已经79岁高龄,浙江台州人。
在1960-1968年间,苏增福一直在部队历练。在他27岁那年,复员成为镇上的一名供销员。
在供销员做了12年之后,39岁的苏增福成为了镇上农机厂厂长和玉环县压力锅配件厂。
那个时候刚好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正在放开对于乡镇企业的限制,并且还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苏增福就在这个时候奔赴沈阳拿下了沈阳双喜压力锅的的配件订单。
那个时候的沈阳双喜是我国电压力锅的“扛把子”,市场占有率超过70%,也是一家大型国企。
作为小的配件厂,只要能拿到沈阳双喜的订单就可以生存下来。
可是在做配件久了之后,苏增福发现他们也有生产压力锅的实力了。
1988年,玉环县压力锅厂也就应运而生,苏增福成为厂长。
想生产压力锅就得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呀,那个时候一条生产线要200万元。厂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苏增福冒着被免职的风险从银行贷了200万元。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开始销售压力锅时,我国物价闯关失败了,国家收紧了对于经济的调控。
有生产线没有物资的苏增福只能找到以往的合作伙伴沈阳双喜,希望能贴牌生产双喜压力锅。
在各种软磨硬泡之下,双喜同意了,不过得需要高达500万元/年的品牌使用费。
就在苏增福好不容易搞定贴牌生产这件事之后,他们又发现由于物价双轨制的存在,使得他们拿到的铝锭价格高达1.6万元/吨,而沈阳双喜则是2700元/吨。
巨大的成本差别使得他们的产品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但是凭借着浙商敢拼敢闯的态度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而销量的真正爆发始于1992年,这一年国家开始放开管制,企业拿到的铝锭价格大幅下跌。这就让苏增福有了一定的价格优势。当年,公司卖出了111万口锅。
而这一切都是苏泊尔正式爆发的前夜。
2
苏泊尔品牌迅速崛起
也在1992年,苏增福在儿子的建议之下,将压力锅上打上了玉环字样。
品牌意识的崛起再加上上百万的销量,这使得沈阳双喜非常不安。无论苏增福开出怎样的条件,沈阳双喜都是拒绝的。
从1993年开始,沈阳双喜就停止授权品牌给玉环压力锅锅厂使用。
无奈之下,那就再造一个品牌吧?
而在当下的环境中,起一个洋气一点的名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甚至会误以为是国际大牌。
最终他们选择了“super”这个单词,但是super这个词太普通了,没法注册,他们就改了一个字母,变成了现在的“SUPOR”。
最终SUPOR的中文译名就是苏泊尔,这个翻译非常好。因为这个名字含有一个苏字,而苏增福恰恰就姓苏,完美锲合。
1994年,苏泊尔正式成立,第一年,公司就卖出了238万口锅。这个成绩是沈阳双喜销量的2倍多。
可以说,苏珀尔一出生就是巅峰,它需要的是考虑的是如何守住自己的江山。
到了2000年,苏泊尔已经可以做到5亿元的产值,市场占有率高达70%,成为了中国新的“压力锅之王”。
2004年,经过十年打磨的苏泊尔成功登陆A股。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公司股票上市首日就大跌8%,成为了A股史上第一支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公司。
至于大家为什么纷纷看空苏泊尔,则是因为一家卖锅的公司想象空间太小。毕竟市场实在不大,再加上压力锅不是快消品,买一件之后可以用很多年。
当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电压力锅的时候,你的产品卖给谁呢?
苏增福也同样有这样的焦虑,焦虑的来源就是他在2002年的一次韩国之旅。
他在那里看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困境,这也使得苏增福动了卖掉苏泊尔的念头。
2006年底,苏泊尔卖给外国巨头的消息风靡整个市场,股价开始飙涨。
2007年,苏泊尔与法国SEB达成协议进行股权转让,此后十年间,SEB通过股权转让和定增等方法获得了公司81.19%的股权,实现了对苏泊尔的绝对控股。
在这个过程中,苏增福父子的股权几乎抛售一空(仅剩0.01%),套现100亿元左右。而在SEB的带领下,苏泊尔现在市值高达550亿元左右,SEB持股价值约447亿元。
相当于在过去的13年间,SEB公司仅仅靠股票升值就赚了347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分红,收益非常可观。
在此,我们也无需对这笔交易做更多评价,值或者不值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一个企业家一生的奋斗轨迹是怎样的,争取可以从中学到对我们创业有用的知识,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