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微博有一个话题叫做 #论养女儿和养儿子的区别# ,有网友晒出了女宝在空调房里吃东西,男宝抱着锄头在耕地的图片。
女孩在餐厅和妈妈玩:
男孩在耕地:
画风这么一对比更加明显:
虽然这两张图其实是个玩笑博个乐子,但是实际上还是显示出了很多人照顾男宝和女宝的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周杰伦,他曾经在社交网上晒过带两个孩子看风景的照片。
女儿被抱着坐在爸爸大腿上,儿子在旁边跪在地板上看着外面,周杰伦真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区别了。
对于父母来说,男宝女宝都是宝,但还真的不能一样养,我们在无意间对他们的沟通方式也会有些差别。
比如同样是孩子哭闹,父母对于男宝的要求可能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对于女宝可能是“用拥抱来安慰她”。
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迈克尔·古里安在《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书中表示:
“男女大脑不同,有些事情男孩可能比女孩做得更好,还有些事情则是女孩比男孩做得更好,教育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
即使爸爸妈妈的教育一视同仁,也可能会有小的区别对待,容易踩坑了。
下面这些养男孩、养女孩容易踩到的坑,你踩到了吗?
养男孩容易踩的坑
1、在公共场合对他发脾气前阵子在高铁上,小七老师遇见了这么一件事。
车次是中午12点的,车上的人都有些疲倦,几乎都睡意昏沉。
但是车厢内有个小男孩很活跃,经常挣脱爸爸的怀抱在过道里奔跑,手里把玩着奥特曼变身器的玩具。
他爸爸试图抓住他的手臂,但是总是落空,最后只能压低声音对孩子说:“你不要乱跑,要是撞到人了,别人发火了,我可不管你!”
小男孩拿着他的玩具又跑开了,跑到远处把手里的变身器举高,嘴里还振振有词:“迪迦奥特曼,变身!”。
前面有一位乘客在喝水,正在这时小男孩举高的玩具刚好打到了他的水杯,杯子里的水一瞬间就撒出来了,把乘客的衣服全弄湿了。
孩子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目睹了这一切的爸爸立刻就站起来了,怒目圆睁,一把握住小男孩的胳膊:“不是叫你不要乱跑吗,你的耳朵是聋了吗 ,啊?给叔叔道歉!”
小男孩道完歉,他爸爸把他带回到座位上,又是一阵念叨,大意是出门总是不听话,到处惹麻烦。
其实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会陌生,很多小男孩很皮,经常在公众场合惹事,要么就是踢别人椅子,要么就是撞倒别人的东西,要么就是在外面玩不肯回家。
这个时候往往可以听到父母的各种嘶吼:
“不要玩了快回家!”
“不是跟你说过不要踢别人椅子吗!”
“你为什么总是不听我的话?”
随后又是孩子哭闹声不间断。
有不少父母和我说过:跟男孩说话得靠吼,跟他讲道理他不听,带男孩比带女孩累太多了!
没错,带男孩的确会比带女孩更累一些。
男孩相比女孩来说,血液当中的多巴胺更多,所以他就会更好动,精力更旺盛,这跑跑那看看,惹祸是常有的事。
并且男孩的沟通能力要比同龄的女孩要差些,男孩大脑中负责“语言交流”的区域开发较晚。
这时候带来的问题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成本增加,我们和他交流起来会更累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同年龄的男孩比女孩更难交流,你甚至和他永远说不到一块去。
这时候父母觉得是男孩故意作对,非常不听话,就会采用威胁、提高音量的办法来批评男孩,“以暴制暴”,打压他们的反抗。
遇到性格软一点的孩子,这样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而要是遇上了性格刚硬的孩子,就会让他更叛逆,他会更不听话。
所以,当男孩犯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在公众场合对他发脾气,而是尽量放低身段,蹲下来,跟孩子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
你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这样我们能确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面对面的时候,你也不太容易发脾气。
这样做,你就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他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鼓励,他就会更自信、更友好的面对这个世界。
2、对他说男孩子不能哭有一个公益广告,叫做《男孩子不能哭》,
男孩子也会羞涩,但是父母只有一句:“勇敢点”。
男孩子也会悲伤,但是父母只有一句:“你为什么要哭啊,男孩有泪不轻弹,勇敢点。”
男孩也会生气,打人的时候,父母只有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孩子不是很正常吗?”
这跟我们传统观念里对男孩的“刻板印象”式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从小就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要学会坚强」,认为眼泪和诉苦是软弱的表现。
所以很多男孩子从小负面情绪得不到父母的疏导和回应,长达以后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
我们经常告诉男孩,不许哭,小事而已,男子汉哭什么。
哭泣不是女孩子的特权,哭也是男孩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阻止了哭泣,也就阻止了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只能让他们闷在心里,故作无事。
3、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妈妈的做法就惊呆了无数网友:
71岁的朱妈妈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年;
她家里不请保洁工也能一尘不染,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抵上两个菲佣。
朱雨辰进组拍戏,她也会跟组做饭,即便是住五星级酒店,也会自带电磁炉。
朱雨辰的妈妈甚至还公开表示: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
“他的每段感情我都知道,但是我都会干扰”
“用整个生命为孩子奉献”
朱雨辰妈妈的做法,甚至使得大女儿因为她对儿子的态度而恐婚。
明明是一个大男孩,妈妈却总是跟在身后包揽了所有的事情,从饮食到婚恋,从物质到情感,这看似面面俱到的照顾,其实是把孩子百分之百的把握在手心里。
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要为他做,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往往容易养出“巨婴”“妈宝男”,认为别人的奉献是理所应当,独立性不足。
这样的男性的婚后家庭也容易出现“婆媳危机”,婆婆希望儿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干,自然就会把目光锁定在儿媳身上。
受罪的还能是谁呢?
养女儿容易踩的坑
1、只喜欢向她描述感情我曾见过不少家长跟男孩女孩描述同一件事,用了两种方式。
比如家里的小狗生了5只奶狗,妈妈可能对男孩说:“我们家狗狗生了5只小奶狗”;
对女孩可能会说:“我们家的狗狗生了5只可爱的小奶狗,宝宝你看,是不是特别可爱~”
又比如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妈妈可能不会多和儿子说多少感情问题,但妈妈可能会对女儿倾倒内心的苦水,甚至是女儿反过来安慰妈妈。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喜欢和女儿讲自己的情绪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要小心不要用力过猛,如果过度向女儿描述自己的情感,她很有可能从你身上学到了“爱唠叨”。
知乎上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她打车回家,路上和司机师傅聊天,司机师傅提到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学了老婆的脾气,每天动不动就生气。
原本只是随便听听,司机师傅的最后一句话,却一下子戳到她。
因为,她也有一个爱抱怨的妈妈。她也是在妈妈的抱怨声中长大的孩子。
记忆中,妈妈总在抱怨,似乎对每个人都不满,只要一有机会,立马就会出来一万年的抱怨。
她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自从进了你们家的门,我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吃没得好吃,穿没得好穿!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死了。”
刚开始听到妈妈说这话,她很内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妈妈。她试着小心翼翼地安慰妈妈,可是,妈妈的抱怨就像洪水,小小的她瞬间就被淹没了。
妈妈的抱怨,像一把小小的尖刀,戳着每个人的心,她暗暗发誓,长大后,绝不做这样的妈妈。
然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她发现自己正在重蹈妈妈的覆辙。
一看到老公在家里不做家务只打游戏,她就忍不住要说几天,每次吵架又扯上,“你看你根本都不顾家,多少次了,回来就是打游戏,你做什么爸爸啊?”
有一次她更因为一连串的委屈在孩子面前痛哭不已,孩子惊愕地看着她,然后抱住她,也止不住地流泪,喊着“妈妈,你别哭,我会乖的,妈妈你别生气。”
她被吓到了,何时何地,她的情绪竟如此地影响着无辜的孩子?
原来抱怨是会遗传的。
所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你从小在她耳边说的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以后的说话风格。
2、女孩子玩玩毛绒玩具就好了BBC有一项测试叫做《性别偏见很可能抹杀孩子天性》,测试里特意让男宝宝穿上女宝宝的衣服,女宝宝穿上男宝宝的衣服,观察志愿者会拿什么玩具给他们。
志愿者理所当然的根据他们的性别分配给了他们玩具。
被打扮成男孩的女宝宝,志愿者给了她锻炼空间能力的小机器人玩具。
而被打扮成女孩的男宝宝,志愿者给了他粉红色的毛绒娃娃。
这一切的行为都是潜意识的,女孩子就该玩毛茸茸的可爱玩具就好了,男孩子要玩些锻炼空间思维能力的小玩具和游戏。
男性在数学领域、空间认知以及身体自信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是天生就擅长的吗?女性天生就不擅长吗?
并非如此。
世界上第一名程序员Ada Lovelace,其实是一名女性,她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L.Byron)的女儿,设计了巴贝奇分析机上解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程序。
互联网之母Radia Perlman,是一名杰出的女性,她是MIT博士,Sun公司的杰出工程师。她在20世纪70年代对路由的研究,发明了生成树协议,是今天互联网的重要基础之一。
女孩们并不是天生不擅长罗辑思维,相反,她们反而比男性更先一步发现世界的奥秘。
而更多的女孩子,在小时候被大人无意识的引向了“毛绒玩具”“可爱娃娃”里,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不妨多给女孩子一些玩具的选择,可以带她们玩益智游戏,在这些玩具和游戏里,藏着她们丰富的未来。
3、娇生惯养有一种说法是“穷养儿富养女”,很多父母就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觉得女孩需要被保护,最好不要受半点委屈,吃一点苦。
《少年派》的主演闫妮,在戏里为了女儿高考操碎心,“暴脾气老妈”大到学习成绩,小到刘海造型都要唠叨。
但闫妮本人并不认可剧中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她觉得自己在现实中更像是一个有点溺爱女儿的妈妈。
女儿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麻烦事她都可以替女儿做,只要女儿开心。
但是赵薇,就觉得自己完全不会溺爱孩子、惯着孩子。
在《中餐厅》中,她提到在女儿一岁以后,爸爸黄有龙特别护着宠着女儿,什么事情都要替女儿做,自己完全看不下去。
在大事情上保护着女儿可以,但是生活之中只要没有危险的事情,赵薇表示都会让女儿去人做,而且绝不溺着她。
小到收拾垃圾,大到让她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小四月想做什么就自己做,但不会什么都顺着她
赵薇说:“溺爱是最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不能只是在物质生活上给她最好的,还要教会她明事理。
而且你不能让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那么高,否则将来你老了,他会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比起千依百顺,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让女孩在爱里独立成长,不会因为父母过分的照顾而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也不会因为父母过度的保护而有优越感。
男孩多认可,女孩多呵护
请记住这句话:男孩更需要我们的认可,女孩更需要我们的呵护。
女孩子的敏感特质,使得她情感更为丰富,心灵也更为脆弱。
所以父母需要给女孩子多一些呵护,在她遇到困难时,多引导,多陪伴,用爱和她交流,教她用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鼓励她学会独立、温柔且坚定,增长她的见识,启发她的能力。
男孩子今后要为自己的家庭担起重要的责任,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所以家人不妨学会“示弱”,让男孩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教会他勇敢的表达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多给他体验生活的机会。
所以父母需要给男孩子多一些认可,表扬他的责任感:“宝宝你很棒,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做事能干又利索,爸爸妈妈妈为你自豪!”
只有不断地给他们力量,他们才会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里茁壮成长。
与男孩沟通多注重鼓励,
与女孩沟通多注重感情交流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女孩的大脑关于【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区域发展的比较快。
所以和同龄的男孩相比,女孩的语言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和女孩沟通,大人需要多注重感情上的交流。
她们细腻的内心,需要你来守护。
而对于男孩来说,他们的脑部发育较早的是【视觉空间能力和运动能力】,所以相对比同年龄的女生,他们会更加好动,精力值也会更充沛。
他们会勇于尝试,更喜欢用“行动”对外界进行探索。
所以跟男孩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注重鼓励,鼓励他们对外界进行探索,鼓励他们独立的生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小小身躯去探索世界的奥秘,鼓励他们有男子汉的担当。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下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