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文/摄
【人物名片】
沈香㜭: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沈姐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协会会长、沈姐爱心共享厨房主理人
2021年12月初,沈姐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一段视频:一间玻璃门上还贴着打折海报的店面里,两名工人正在清理陈旧发黑的墙面。“爱心厨房要上新了,政府部门给我找了两间店面,就在市人民医院边上。”
沈姐,名叫沈香㜭,今年54岁,是丽水一名普通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也是丽水“沈姐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协会”的会长。在长年的志愿服务中,因为目睹许多患血液病、肿瘤的住院病人想吃一口合胃口的饭菜而犯难,去年2月起,她在括苍小区自家楼下支起了一间爱心共享厨房,供病人和家属使用。柴米油盐一切费用由她开支,不收病人一分钱。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尽管有些简陋,火红的炉灶却给那些久困病床的人,带去了想念已久的家的味道。
去年8月开始,钱江晚报多次报道沈姐和爱心厨房的故事,引发众多热心读者和企业伸出援手,这让沈姐非常感动。她说,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动力,让她更有信心把爱心厨房办下去,办得更好。
1】
钱报报道后
知道爱心厨房的人越来越多
得知爱心厨房即将开“分店”,我们本想立即去看看,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耽搁了。今年元旦,终于再次赶赴丽水。在熙熙攘攘的府前街上,“沈姐爱心共享厨房”的大红店招很是惹眼,早就等在门口的沈香㜭正在向我们招手。
“自从钱江晚报报道后,政府越来越支持我们。”沈姐说,这两间店面是丽水市卫健委帮忙找的,免租金,装修则是丽水市红十字会帮的忙。
这间新的爱心厨房有54平方米,上个月刚装修一新,元旦前正式开业。和最早那间位于住宅楼与小区围墙之间的过道上,四面透风的厨房相比,这里的条件显然好多了:洁白的墙砖、锃亮的不锈钢厨桌和水槽、全新的电磁炉和高压锅一字排开,还用铝合金门窗隔出了一间储物间。一切看上去正规有序,告别了因陋就简的模样。
新的爱心厨房的开放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12点、下午3点到5点。为了维持秩序,每位使用厨房的病人家属填写申请单后,会领到一张粉红色的爱心厨房使用卡。沈姐每天安排一名志愿者在厨房值班,负责使用登记、添补油盐酱醋等等。
沈姐说,钱江晚报报道了爱心厨房后,社会上知道爱心厨房的人越来越多。“只要病人的确有需要,都对他们开放。”
2】
从沈姐的仰慕者变成厨房的受益者
让她深刻理解公益的意义
新的厨房,改变的是条件和环境,不变的是温暖和慰藉。
缙云县的赵凤龙,这天在厨房熬了一锅虾粥。他妻子患宫颈癌,20多天前住进丽水中心医院,做放化疗。他特地挑了比较贵的河虾,还在粥里加了红豆、花生和小米,“她胃口不好,只想让她能多吃几口,补充点营养。”
在老家时,赵凤龙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过沈姐和她的爱心厨房,当时只觉得很感佩,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厨房的受益者。“来了之后,感觉比新闻上写得还要好。”说起沈姐,赵凤龙满是感激,“这个爱心厨房真是太需要了,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不是想省钱,有个地方能让我们做饭,我就可以炖得烂一点、清淡一点,她也能多吃一点。”
年轻时,赵凤龙在舰艇上服过役,大伙轮流在厨房做饭,厨艺是那时候练就的。结婚后,家里一直是妻子下厨多,生活中也是她照顾他更多,而现在疾病让两人的角色换了过来。沈姐的爱心厨房,给他们的疲惫生活提供了一点缓冲,也为病痛所影响的现实带来一丝慰藉。
蓝女士家在丽水远郊,和沈姐认识多年。她说,沈姐一直是她的榜样,平时她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上个月丈夫突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她也成了爱心厨房的使用者,让她对爱心和公益有了更刻骨铭心的认知。“我这才深刻地体会到,在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对他意味着什么。”
“等丈夫病好一点,我也要像沈姐一样,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蓝女士说。
3】
沈姐说,钱报读者的爱心和善举
为她减轻了很多压力
爱心厨房每天至少接待二三十位病属,少的时候烧八九十个菜,多的时候两百多个菜。一天油要用掉十斤,一个月煤气要十几罐。所有的油、煤气和调味料,沈香㜭都免费提供,坚持分文不收。为了维持厨房的运转,每个月她要付出三四千元。
说到为何坚持不收费,沈姐曾告诉我,两三块钱对一般人不算什么,但对有重病人的家庭来说,每次花两三块钱做一次饭,也许就是不小的负担。“我自己生活省一点就是了,对他们来说意义可能就不一样。”
去年,钱江晚报报道了沈姐的故事后,许多读者都为她的爱心和善举而感动。陆续有读者给她寄去各种厨房用得上的物资:高压锅、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粉……一些爱心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
这一次回访,沈姐再次向大家的爱心与善意深表谢意,沈姐说,这小半年来,厨房用的米、面、油几乎都是捐赠物资,她每个月只需要补充煤气。她还说,9月份我们送去的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大米特别好吃,“熬出来的稀饭又稠又甜,很多病人家属都跟我打听是哪里买的,我说是钱江晚报的热心读者捐的。”
一位杭州的女读者,每月都会给沈姐寄米和油,她说自己照顾过得肺癌的外婆,知道找地方给病人做点可口的饭菜有多难;还有北京一家公益组织看了报道后寄来3箱鸭蛋,还让沈姐就近联系一家养鸭场,每个月的鸭蛋由他们负责出资配送。
这些四面八方涌来的善意,就像不熄的炉火,让沈姐格外感动,也让共享厨房这个爱心流动的港湾温暖更多的人。
每一件捐赠的物资,小到一瓶酱油、一包盐,沈姐都会仔细登记,确保它们用在厨房,帮到病人。快递上有寄件人信息的,她一定会打电话过去,说声谢谢。但对想捐钱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她还是都谢绝。沈姐说,不是怕收钱会引来非议,“想捐款的人,我知道真是出于爱心。但我也知道,多数人都是挣工资。我对他们说,现在我还能支持,等我以后真的困难了,再请你们捐不迟。这样说,他们也都能理解我。”
对于未来的打算,沈姐说,有关部门帮她在小区门口也找了一间店面,目前正在谈。如果能谈下来,老的那间露天厨房就可以搬进去,让病属们做饭时不用再忍受酷热和寒风。她希望爱心厨房的服务群体可以再扩大些,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对钱江晚报一直以来的关注,她也始终心怀感激:“谢谢钱报读者的爱心,也希望钱报记者写出更多温暖人心的报道。”
【此前报道】
小时人物|沈姐和她的爱心厨房:烹煮病痛的苦涩,端出家的味道
爱心厨房后续|“只要沈姐的厨房开着,我都会寄米和油”,沈姐说,大家的善意让她泪目
爱心厨房|我们给沈姐“送货”啦!不到半月,添了冰箱,“顾客”翻了一番
沈姐爱心厨房的特殊中秋:提前两天给每位病患送去6个鸡蛋,六六顺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