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电饭煲最近比较火。
董明珠宣传自家产品时打出 "敞开吃,血糖不升高"的口号
低糖电饭煲的蹿红并不意外,中国是糖尿病大国。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换句话说,成年人几乎一半徘徊在糖尿病边缘。
同时,中国人又将米作为重要主食。在很多人饮食习惯中,正餐没吃米饭,总觉得没吃饱。
没有多少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对米饭如此钟爱
因此,低糖电饭煲的诞生,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量身打造"。
吃完米饭血糖就飙升?
医学期刊《柳叶刀》肥胖问题委员会联合主席Boyd Swinburn就曾经表示,中国的饮食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精白大米(Refined rice)作为主食长期大量摄入,容易导致血糖偏高;二是摄入的盐/钠过多。
《英国医学杂志》(BMJ)多项研究显示,大量摄入白米饭,患2型糖尿病风险将显著增加。
因为,米饭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反应很快。
这里涉及一个名词——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简称GI,简单来说,就是吃下一种食物以后,血糖随时间推移而升高的速度和能力。
一般GI<55的食物算作低GI
GI>70就视为高GI食物
白米饭就是名副其实的高GI食物
参照下图:
可见,血糖高的情况下,米饭还是能少吃就少吃。
低糖电饭煲是如何降糖的?
简单来说两点:一是还原糖降低,二是抗性淀粉提升
研究显示,米饭中的快消化淀粉和还原糖,是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体重逐步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一种抗性淀粉,则不易被人体所吸收。对于追求米饭低糖效果的人来说,抗性淀粉保留较多,便能达到淀粉吸收差,且饱腹感强的效果。
针对还原糖,降
低糖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有些类似传统沥米饭:先将米煮到半熟,待部分糖分溶于水中,把米汤沥掉,然后再把半熟的米饭继续蒸熟。
当然和人工不同,低糖电饭煲主要依靠"釜"壁上的孔洞,形成一个进水和沥水的循环,使米饭充分沥水,溶解大米中的淀粉和还原糖。
针对抗性淀粉,升
大米中75%的碳水化合物是由淀粉组成,淀粉又分为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平时吃完米饭,又不运动,米饭中的热量消耗不掉,可消化的淀粉就会转换成葡萄糖,并以脂肪的形式被人体吸收,体重增加和肥胖就是这个原因。
相反,抗性淀粉不会转换成葡萄糖,也不会被人体所分解,它更像是一种膳食纤维,兼具了提供饱腹感和低血糖降低的优点。
低糖电饭煲主要通过恒匀火加热,让米饭焖熟,降低淀粉糊化程度,进而达到抗性淀粉提升的目的。
整体来看,低糖电饭煲的降糖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在前不久中国家电网《家电求真实验室》的评测中,也得到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专家的证实。
通过对美的、九阳、日本千寿、德国汉朗、奥克斯、苏泊尔、云米、臻米、韩国伯可福的九款低糖电饭煲进行开机煮米饭测试。
最终结果显示,九款低糖电饭煲的还原糖数值均小于等于规定值的25;而以抗性淀粉数据为依据时,美的等国产品牌普遍优于日、德、韩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低糖米饭尽管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购买类似的降糖煲、低糖煲之前,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低糖电饭煲不是万能的,低糖米饭也不能作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更不能替代治疗,而目前很多低糖电饭煲宣传多少有点夸大,有的品牌直接打出"三高人群敞开吃米饭,血糖不升高"的宣传口号,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其次,针对中老年、健身瘦身、孕妇等潜在消费群体,可选的控糖方案其实很多,比如改善饮食结构(将主食中的白米饭适当替换为粗粮),并配合适量运动。是否要为动辄数千元的低糖电饭煲剁手,还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另外,低糖电饭煲自身也存在短板,比如导致米饭口感变差、米饭中可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流失等。
总结:低糖电饭煲通过早期对饮食的控制,确实能起到预防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但它并不能替代药物和治疗,更多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离不开米饭又担心血糖升高的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