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像鹿
近看是獐
瘦面獠牙
胆小呆萌
就很呆~萌
Hello~~上面说的那个,就是我。
近日,小叶子已经带大家探访了我们的野放基地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一起走进叶榭獐极小种群的恢复与野放基地(附预约方式)可能还有不少小伙伴还不太了解我这个上海的原住民,那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是獐,我还叫河麂、牙獐、土麝、香獐。我是一种没有角的鹿,我的胆子很小,但是,我却有獠牙。
我们鹿科的动物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较为原始、体型较小的种类,雄性有獠牙——也就是上大齿。我们的獠牙十分巨大,最长可达8cm,要知道个头大的獐,体长也不过1米而已。这长长的獠牙,为我们博得了“vampire deer”这个英文名。我的獠牙还会动哦,在吃东西的时候,獠牙会倒下来,免得吃吃吃的时候碰坏。但要是进入了战斗状态,獠牙就会“嗖”的一下立起来。
衣
我们的毛比较粗,一般星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毫米。每到冬季,我们的毛粗长而厚密,呈枯草黄色;夏季的毛细而短,并且略带红棕色。
食
我们是植食性动物,喜欢吃杂草嫩叶、芦苇以及多汁而嫩的植物根,叶等,主要以植物为食。
住
我们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我们特别擅长游泳,在英语里被称为“water deer”。不过注意哦,“water deer”不能直译为“水鹿”,在汉语里水鹿可是另一种动物。
行
我们不结大群,经常独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我们行动时常为跳蹿式,天生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我们还善于隐藏,人难以靠近,受到惊扰时狂奔如兔。
曾经的消失
我们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从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到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自上海开埠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大量自然生态环境消失。我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19世纪80年代,上海市郊青浦、奉贤还有不少我们的同类,郊区农民一度把我们和野鸡一起送进城卖。
到了上个世纪初,上海已见不到我们的身影。在我们曾经生活的上海市,已经至少一个世纪没有野生獐的记录了。
我们回家啦
上海是我们的历史分布地,我们是上海的“原住民”,幸好我们在上海消失的时间不长,符合国家物种重引入要求。科研工作者按照《世界自然联盟(IUCN)物种重引入指南》的重引入要求和獐的习性制定了重引入工作:种群繁殖-野化训练-野放,这是我们“回家”的三个步骤。上海重引入獐项目正在将我们这种已经绝迹百年的动物重新“迎回”上海。
2006年,上海市启动极小种群恢复工程,我们正式准备启程重回故乡。2008年,我们作为“先遣部队”,率先抵达了松江浦南水源涵养林,2009年,随着另一批伙伴的引入,我们正式在浦南水源涵养林“安营扎寨”,建立起松江叶榭獐种群繁育基地。2019年,松江区启动了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我们的家园实现了从面积到功能的全面升级,我们住进了“精装修豪宅”——松江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基地。从2008-2009年引进50头獐到如今,这里已经扩繁过200头獐,其中半数以上已引种至上海市其他区域。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繁衍生息,基地还给我们配套建设了全封闭围篱设施、生态草沟、投喂点和监控系统等。人们希望通过野放训练,让我们尽早回归自然栖息环境,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素材来源:@林业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