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煮饭煮一半断电了(电饭煲煮一半能断电吗)

电饭煲煮饭煮一半断电了(电饭煲煮一半能断电吗)

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更新时间:2022-04-06 08:42:39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继303全台大停电后,全台各地不时传出再度停电消息,就连桃园机场也无法幸免。

PTT论坛网友发文(817:岛内网络语言,泛指蔡英文政府及其支持者)

面对停电、缺蛋、少子化、莱猪与“福食”入台、物价与房价涨翻天等现况,PTT论坛网友直言“以前虽也烂但没烂到这样”,发文问“台湾现况有817后悔了吗”?

1 此文引发热议,部分网友回应:

“我后悔了”

“我后悔让‘立委’过半,让执政党这么嚣张”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这么苦才要后悔”

如此“政绩”

缺电又缺蛋物价涨翻天

“只会买导弹却搞不定鸡蛋”,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指出,台湾本土新冠肺炎持续,各地疫苗接种站排起长长的队伍,然而,岛内还有一种队伍比打针队还要长,那就是“抢蛋队”。民进党当局用尽心力向美国买这种导弹那种导弹,却无法向台湾民众提供足够的鸡蛋,岂不是荒唐?

台湾当局行政主管机构“主计总处”日前公布二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2.36%,连续7个月“破二”,触及通货膨胀警戒线。根据“主计总处”统计,每户家庭平均外食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增340元(新台币),以平均每月消费支出8万元的家庭为例,就CPI年增2.36%计算,每户家庭平均支出会较上年同期增2080元。统计表明,由于进口小麦价格上涨,二月外食费年增率高达4.8%,创13年新高,连续141个月上涨,其中以鸡蛋类涨幅29.1%最高,持续创近三年新高。

台湾民众党“立委”蔡壁如引日前台“主计总处”的统计,排除物价因素后,岛内民众实质经常性薪资为41391元,年减0.05%,为2017年以来首度负增长。

前一阵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大谈去年岛内GDP增长达6.1%,颇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但她不会说的是,台湾有民调显示,高达8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经济不是变坏就是没有变。换言之,根本没有变好,台湾民众没有享受到岛内经济成长的果实。

如此“民生”

6年5次大停电,吃完“莱猪”吃“核食”

轻轨停驶,交通信号灯停工,电梯坐到一半悬而不动,电饭煲煮到一半断电。3月3日全台大停电,从南到北,超过500万户住家断电,上千万人受影响,全台老百姓生活大乱,甚至还引起数十起火灾。再加上各工商企业因此停工停产,经济损失巨大。

海峡导报统计,蔡英文执政不到6年,全台性的严重断电事故高达5次,前四次分别是:2017年8月15日大潭电厂六机组跳机、2021年5月13日兴达发电厂停机、5月17日兴达发电厂一号机故障及12月12日万隆变电所爆炸。再次全台大停电后,台电公司官网瞬间被民众挤到快崩溃,蔡英文的脸书也被网友灌爆。

1 有网友怒骂:

“大家都在等你们民进党用爱发电”

“要是还有人说不缺电,我要骂三字经了”

不仅如此,为讨好美国,民进党当局不顾台湾百姓的身体健康,执意开放美国“莱猪”;为取悦日本,更加不顾台湾人民的生命安全,打开了连日本人都不敢吃的“核食”进口大门。蔡英文和苏贞昌做这些事,还给自己找个官冕堂皇的理由——为了取得美国和日本对台湾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支持。舆论指出,“莱猪”和“核食”都是其讨好美日、操弄“反中”的产物,结果是人民承担苦果,民进党享受政治利益。

有一名岛内网友讽刺,这几年频繁停电、限电“非常有感”,“台湾目前不是缺电就是缺蛋,让民众苦不堪言,唯一不缺的就是莱猪、核食,台湾是不是越来越像落后地区?”

1 该帖一出,台湾网友留言大酸:

“台湾未来口号说不定会改成‘好想赢越南’”

“笑死!民进党才执政几年,台湾已被摧残成这样”

“蔡英文前几天才保证不会缺电喔?现在该由谁负责?”

台湾该面对问题了

台湾《经济日报》指出,蔡政府上任以来,电力供应一直吃紧;除了这两次全台停电外,地区性跳电、停电事件时有所闻,政府惯性的理由是发电厂问题,也会出面道歉,并承诺会落实改善。此次也不例外,主要是因为兴达电厂开关场,导致南部电力系统电网故障衍生事故。

但是层出不穷的事件,突显台湾电力结构系统的脆弱。以目前仍占台湾供电83%的火力发电为例,各机组所配置之散热管路,在天气愈热时愈容易破管故障,尤其是夏季供电高峰,更因无法确实检查更换,导致这几年破管机率增加。

蔡英文当初在竞选时就提出“2025年非核家园”,上台后的能源政策也向“废核展绿,减煤增气”的原则倾斜,目标是在2025年让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20%,同时逐年将燃煤机组除役,改建为燃气机组,并在2025年前将台湾所剩的核电厂全数除役。

如今,台湾电力系统已是千疮百孔,蔡英文2025年非核目标很难实现。手握选票的台湾民众,还能忍受多少次在黑暗中“用爱发电”?

综合台媒

京彩台湾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