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瓦的电风扇一个小时能用多少电(60w的风扇用24小时用多少电)

600瓦的电风扇一个小时能用多少电(60w的风扇用24小时用多少电)

首页家电维修电风扇更新时间:2022-01-21 12:48:04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一家三五口,一间小房间,白天人轧人,夜里拉门帘。盼了交关年,亭子间、灶披间、二层阁,总算可以告别了…… 邻里之间来告别,拍张照片留纪念。谈谈规划笑嘻嘻,好像跌进蜜罐里。政府年年办实事,幸福生活得体现!”

6月6日一早,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410号路边立起了一块大展板,展板上绘制着顺昌路两侧6个地块的地图。一位白发老爷爷精神矍铄地朗读着自己发表在报纸上的沪语诗,丝毫看不出今年已有89岁高龄。

这位准“90后”老人名叫宛延寿,1932年出生在顺昌路。如今他和86岁的老伴住在顺昌路祥顺里35号“下只角”(底楼朝北的小房间)。让他如此开心的是这个百年老社区即将迎来“旧城改造”,他和老伴终于能住进宽敞的新房子了。

与宛延寿一样开心还有这个街区的近2400户居民。就在5月30日,在黄浦一征所、淮海中路街道及相关居委的合力下,大型旧改基地“黄浦区建国东路69街坊”二轮征询签约酝酿期首日签约比例以98.43%的高分提前生效。顺昌路这个百年老社区即将迎来新生。

百年岁月,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承载着人们的乡愁。为了留住这份珍贵的城市文脉,6月6日在顺昌路410号,“顺昌路记忆地图”活动在街坊邻居的簇拥下热闹启动。在这个社区生活了多年的居民,纷纷在便笺上现场写下自己对这条马路的回忆,为“顺昌路记忆地图”添上一份记忆。

顺昌路记忆地图设立在人来人往的顺昌路边

百年街区,每个人都有记忆和故事

“再见了,120岁的顺昌路!”“布满人头攒动的喧闹,一片人间祥和的顺昌路,要再见了!”“怀念儿时顺昌路乘凉的感觉!”“记住70几年前顺昌路的童年生活。”……活动开始没多久,展板就已经被贴满了一半,不少居民都是出生于此,对顺昌路有深厚感情。

顺昌路,这条年逾百岁的老马路是上海人心中的人间烟火胜地。北邻新天地商圈,南接徐家汇路,几经城市更新之后,仅600余米的顺昌路南段,依旧完好地保存着上海市井的繁华气息。这里有开了80年的理发店“和平美发厅”,有装修简陋但物产丰富的水果蔬菜店和水产店,有经营了30多年的服装店……

插画师Phil特意花了一周的时间来顺昌路采风。他走街串巷,选择了几位最能反映百年老街区的人物—— “和平美发厅”的王师傅,经营了30多年服装店、每天都一身旗袍优雅而来的李阿姨,弄堂口的老裁缝王师傅…… 活动当天,他的这些手绘插画作为明信片赠送给了前来留下记忆的市民,成为了顺昌路的长久记忆。

王师傅写下:“我是和平美发厅王登楼,工作45年,和平美发厅有80年历史。”

“我是和平美发厅王登楼,工作45年,和平美发厅有80年历史。”在自己的插画旁,王师傅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顺昌路记忆”。 和平美发厅1940年代就存在了,其后几经易手,店名都没有改变,店内的装修也常年未变,进门仿佛一步穿越时光,踏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岁月。店内的理发椅、烫发机,吧台柜,都有浓浓的时代气息。电影《纽约纽约》曾在这里取景,Angelababy杨颖、苏菲·玛索等人曾在这里拍摄过杂志照片……停在时光深处的和平美发厅在如今成了“网红”,年轻的时尚博主也经常来到这里打卡,让王师傅用老式烫发机给自己烫一个复古“羊毛卷”。如今,随着旧城改造,和平美发厅终于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李阿姨在自己的照片旁写下店址“顺昌路358号 毛巾店”

67岁的“旗袍阿姨”李凤艳的留言很简单:“顺昌路358号 毛巾店。”这是她经营了30多年的服装店的门牌号。留言条旁边,贴着李阿姨在店里工作的场景,她一袭红裙,金红色的头发吹得蓬蓬高高,手上在叠一摞毛巾。李阿姨一直喜欢设计,30多年前进了一家羊毛衫厂学习,很快成为骨干,设计、绣花一手承担。后来羊毛衫厂倒闭,她自寻店面,在顺昌路开了服装店,一做就是30多年。李阿姨住在浦东,每天早上都穿了旗袍,打扮得整整齐齐,坐公交车来顺昌路,多年来公交车司机都认识她。顺昌路上的老主顾更是对她充满感情,喊她“旗袍阿姨”,即使搬家了,还是愿意回到顺昌路找她做衣服。

当天,李阿姨穿了隆重的白色蕾丝绣花旗袍来参加活动,脖子上系了配套的丝巾,头发吹得一丝不苟。对她来说,在顺昌路开店的时光,是最美好的回忆。

“很多老顾客都是很远来找到我说,最好你不要关门。但孩子们都劝我不要干了。” 李阿姨笑言,虽然要“退休”了,她还是很舍不得顺昌路。

“旗袍阿姨”李凤艳盛装参加活动

宛延寿是顺昌路最久的居民之一,已经89岁高龄,他见证了这条路多年来的变化。宛延寿出生在祥顺里,当时他住处的房东是当时巡捕房的巡捕长。对这片街区,宛延寿有许多回忆,他记得当时冬天外婆是烧煤炉取暖做饭的,煤球还要敲一半再用。夏天热了也没有空调电扇,大家都去弄堂里乘凉,小孩子坐小板凳,大人坐椅子,弄堂里常有小贩来往叫卖,很多叫卖声他至今会唱。新中国成立后,宛延寿参加过志愿军担任文艺兵,在枪林弹雨里给志愿军战士唱过歌,回国后也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外省,但最终他还是带着军功章回到了顺昌路,一直住到如今。

回忆虽然温暖,但顺昌路的破旧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旧城改造”规划的春风也吹进了这里。

89岁的老人宛延寿特意戴起军功章,在地图前讲述自己生活在顺昌路的往事

种下种子,让孩子思考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和未来

这次活动由上海中学国际部“未来城市研究项目”的学生们策划发起,历时一学期,同学们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对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进行探索性研究,思考上海城市更新进程中保留“城市记忆”的重要性。通过走访考察顺昌路街区,与当地百姓交流,深入了解该街区的历史文化,最终构思设计了这场“顺昌路记忆地图”活动。

“心城市”团队的朱一宁和丁广吉是此次课程的指导老师。朱一宁介绍,共有6名学生参加了这个项目。起初,他们带着学生做了两次实地考察探访,第一次从新天地走到顺昌路,让他们感受城市发展的新与旧,形成自己的思考。

走到顺昌路,学生惊讶地发现,这里即将拆迁,而这里的很多居民,都是从出生就生活在这个街区。朱一宁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为这些老住户留下更多记忆?”

从策划到最终活动呈现,他们得到淮海中路街道的许多帮助。街道为他们介绍了一些居民的线索,让他们去调研。前前后后,上海中学的学生来到这里五六次。

”一开始学生看到的是比较表面的问题,这里很多居民房子里没有卫生间,电线裸露在外有安全问题等等。后来我们引导他们去思考,这里的人到底需要什么?不止有物质上的问题,还有精神上的寄托。”经过探讨,学生们提出,是否能将这个街区这些即将消失的记忆采集下来,于是形成了做一份“顺昌路记忆地图”的想法。

写满居民记忆的顺昌路记忆地图

相较于传统的社区调研,这次的记忆地图活动通过实时“共创”的模式,与广大市民共同回忆顺昌路的岁月往事。展板设置在人流穿梭的路边,活动当天吸引了近千名当地居民和闻讯前来的市民,大家纷纷讲述自己与顺昌路的回忆,有的人甚至带来了老物件,老照片。每一句讲述,每一份物件,每一段记忆,都以文字或影像的形式,被记录在了一面巨幅的记忆地图上。当天,项目组的学生还手持摄像机现场采访居民,留下更丰富的回忆。

据悉,未来学生们计划以“顺昌路记忆地图”为基础,搭建线上博物馆,留存这些记忆,也引导更多人在线上留下他们的“顺昌路记忆”,让顺昌路记忆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朱一宁介绍,他们也在和当地居委沟通,看未来城市更新之后,是否能在新生街区中,为“顺昌路记忆地图”保留一块位置。

居民们留下了记忆,学生们也获得了成长。很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第一次真切地在这个城市里行走。学生郑浩在当天的活动中手持摄像机负责采访街坊邻居,举手投足中非常专业。但最初他进入课堂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干什么的?”经过一学期的课程,他开始认真思考,树立未来城市需要哪些东西?他开始明白,更好地传承过去,也是对未来城市的探索方式。

“从我们的角度,希望这个活动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去思考我们的城市未来该是什么样子,如何更好地做到‘不破旧而立新’,如何把这个街区最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东西用某种方式传承下去。”朱一宁说。虽然活动只有一天,但带来的思考将是漫长而深入的。顺昌路街区即将拆迁,但弥漫在夜色中的烟火气,将永远定格在这张记忆地图上;属于这片百年老街区的记忆,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街坊邻居纷纷围观并留下属于自己的“顺昌路记忆”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