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ho-305电烤箱使用说明(海氏烤箱ho-40ei说明书)

海氏ho-305电烤箱使用说明(海氏烤箱ho-40ei说明书)

首页家电维修电烤箱更新时间:2022-03-30 17:01:4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 李珍梅 宋祖锋

2月22日,一则“青岛市发现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通报打破了宁静的生活,之后市北区、黄岛区、莱西市相继出现疫情。青岛迅速展开封闭管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全力以赴阻断传播链条,凝聚全民力量抗击疫情。

3月4日晚间,莱西七中学生在教室里穿好隔离服,准备连夜隔离。

镜头一:清晨打来“报警”电话,抗疫战斗猛然打响

这段时间以来,青岛的迟女士每天打开手机刷新疫情通报,“开始是有点担心,政府每天及时发布信息,部门动作非常快,该管控的人员和区域都管控起来了,就放心了。我们自觉做好防护,不给政府添乱,这也算做点贡献。”迟女士的信心,一方面源于权威信息公布的及时、持续,更源于青岛市应对疫情的快速出击、精准施策、科学部署与全面防控。

2月21日凌晨,市北区一居民从武汉返青后做核酸检测,2月22日早上,结果显示阳性。早5点,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姜法春接到这个紧急电话,神经立刻绷紧起来。疫情期间,姜法春对电话铃声相当敏感,因为作为青岛抗击疫情“尖刀班”成员,他要24小时待命排查、追踪疫情。

青岛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数十只流调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时间紧迫,排查、检测、隔离同步进行,4小时初次流调报告形成,5小时密接、次密接等重点人员被追踪管控,封控、消杀小区、单元楼,用“青岛速度”正面迎击突如其来的疫情。

3月1日,黄岛区在重点人群例行核酸检测中主动筛查发现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4名确诊病例相关情况,2日0时首次将病例所在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青岛市民发现自己的行程卡带*了。

3月4日,莱西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筛查发现3例确诊病例,均为莱西七中的学生。这天是周五,学校全体师生全部留校,到当晚8点全体进行完两次核酸检测。在医护人员的示范下穿戴防护服,千余名师生连夜集中隔离。

莱西当地医务人员连夜开展核酸检测

疫情就是命令,从3月5日到9日,莱西市组织三场全员核酸检测,织密疫情防控网,确保新增阳性出现在管控区域里;召开了六场发布会,及时通报最新疫情信息、回应老百姓关心热点问题、解读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迅速增多的原因,告知市民“主风险源已切断”、“生活物资充足、隔离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有序”;科学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截止到3月6日,青岛市安排8家市属医院组建了14支约550人的医疗救治团队,启用2家医院作为备用医院,改建1275间救治病房,10个急救车组待命转运,3月9日又腾空一家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患者。青岛市医疗物资储备充足,诊疗力量充沛。

面对疫情,开展核酸检测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为满足市民核酸检测“愿检尽检”需求,青岛市卫健委发布了83家提供采样和检测服务的机构信息,供市民查询使用。许多市民积极主动前去检测,配合有序采样。“我已经主动做过两次核酸检测了。”市民张先生说,“我认为主动检测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做一下咱自己心里也踏实。”

青岛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姜法春表示,此次疫情病例中无一例重症,并且很多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与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有关。姜法春曾在2020年疫情期间连续40多天没时间回家,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至少打100通电话调度疾控系统疫情防控队伍,每天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筑牢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最近,他的身影又不断出现在黄岛、莱西的新闻发会上,“青岛市民的素养真的非常高,这也是我们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的原因之一,市民配合,全青岛才能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防控的高墙才不容易被打破。”姜法春说。

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许许多多的党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等都站在第一线、最前沿,后方市民也及时关注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测核酸、打疫苗,自觉取消聚集性活动,全民齐心防疫的场景随处可见,握指成拳、聚力攻坚,青岛市正举全市之力抗击新冠疫情。

镜头二:校园里突然接到通知,孩子们穿着隔离衣“长大”

青岛本轮疫情冲击的对象涵盖了校园,青岛市也首次实施了对在校师生进行集中隔离的系列措施。

学生在隔离点学习

2月22日早上7点,一则情况通报打破了青大附中校园的宁静,一名初筛阳性病例的孩子在燕儿岛路校区就读,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校区封闭管理,最快速度摸排出次密接师生108人,全部转运隔离,师生全员核酸、教室全面消杀、线上教学同步安排。24小时后网络畅通,23日8:05,线上教学第一节课先安排心理老师对在酒店隔离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

学校是学生集中生活学习的地方,人群聚集密度大,疫情防控已经是青岛教育系统常态化的工作。每月线上调度会,会就近期防控中的关键点再部署再强调。期初,有全体老师们参与的防疫培训;期中,会安排疾控专家对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在各个学校,师生参与的防控培训和联防联控应急演练会按时举行。学校的隔离室、物资储备库、食堂、门岗等重点部位则由教育部门定期督导检查。因此,当疫情来临,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应对都比较从容。

莱西一中老师打包学生学习资料挨家挨户送到学生手中

3月4日,青岛的天气有了春天般的暖意,最高气温升到了20度,第二天会是个惬意的周末休息日。下午两点多,莱西市第七中学接到通知全体师生核酸检测。孩子们有序下楼、拉开距离排队、听从指挥,虽然原本的课程计划被打乱,但校园里仍一切有序。下午5点,师生们被通知不能离校,学生们留在学校吃晚饭,晚上8点多又接受了二次核酸检测。

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初四2班班主任董婷婷安排学生们做周末作业,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还请化学老师来班里唱歌,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脸上挂着笑容。当晚10点58分,3名学生确诊的信息发布,学生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在医护人员的示范下穿戴防护服,千余名师生连夜集中隔离。凌晨5点,师生们全部抵达隔离点。夜幕下,一个个背着大书包的小身影有序地走向转运大巴车。“看着挺心疼的。孩子们真的很懂事,事发突然,但他们一路都听从指挥。”董婷婷说。

学生从学校直接到隔离点,而家长们作为密接或者次密接也被运往酒店隔离,孩子身边都没有手机,最初两日的沟通都靠老师的手机传话。老师先拨通家长的手机,选择外放,再拨打学生的房间内线。很多家长因挂念孩子,一夜未眠。“孩子们反倒过来安慰父母,让他们放心,并问父母安不安全,在哪个酒店隔离。有个妈妈问孩子没带换洗的内衣怎么办,孩子却轻松地告诉妈妈说:‘我已经洗了用吹风机吹干了’。”董婷婷被孩子们的坚强感动,她感慨:成长似乎就在瞬间。目前网课有序开展,课表上给学生安排了运动项目,比如利用房间内的设施进行体育锻炼。为了保障学生生活,隔离点已经发放表格,统计师生需求,表格上详尽列出了很多项目,内衣、袜子、充电器、卫生巾、头绳、常用药物等都在列。

3月5日上午7点半,莱西一中接到通知,全体学生居家学习。85名班主任齐动手,将全校4000多名学生的学习用书打包整理成6000多个方便袋,再装进360多个编织袋,分头运送给学生。为了保护好学生的资料,老师们用了120余卷胶带纸和6200多张便笺贴。运送学习用品的是老师的私家车,平均每位班主任出车6次以上。为了确保孩子居家上网课时所需的书籍和学习用品能及时到位,很多老师中午顾不上休息,一直忙到当天晚上8点。“老师连我放在教室的篮球鞋都送过来了。”莱西一中高三学生小栾说,老师的贴心给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正如青大附中校长张凤瑛所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隔离,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终身难忘的经历。该校隔离学生孙晨轩的家长孙玉鹏每天一封手写信,鼓励引导孩子从这次不一样的经历中吸取成长的养分,莱西一中高三家长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疫情虽然来势汹汹,可是我们强大的中国人却从不畏惧山高路险。那么多陌生人,那么多志愿者,此时此刻却都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他们捧着满腔热血而来,带着无限热忱而来,我不需要认识你,但却一定要帮你!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温良和奉献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啊!

镜头三:居家的有照护,奋战的被“投喂”,互助守望烟火气

2月22日,市北区万科紫台2号楼2单元成为青岛市首批封闭管控区域。居家隔离14天,很多人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被打乱了节奏,当天下午就有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街道志愿者送上门的蔬果蛋奶米面,并且对确诊病例的主动检测表示点赞,大家没有埋怨没有指责,而是对周到细致的“投喂”表达感谢,用责任和义务配合隔离。

3月2日,黄岛区在划定中风险区域后,当即为封控小区人员提供了“六个一”服务:成立一个团队,充分保障群众生活需要;搭建一条热线,24小时倾听群众需求;向群众发放一封信,引导群众理解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开通一个绿色通道,及时为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为每个家庭提供一份新鲜蔬菜,保障群众日常生活所需;为每户家庭提供一份健身小器材,提高群众体质。

莱西公益组织为一线防疫人员送去热气腾腾的饺子

疫情集中的莱西市启动了应急保供机制,截止到3月7日,储备蔬菜41386吨、水果3455吨;主要种养殖基地日上市蔬菜57吨、水果100吨,日产蛋量43吨,基本满足日常供应,并可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配货源。指导商超开发了网上采购程序,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鼓励推动居民开展线上采购,各大商超已协调40余辆专车开展上门无接触配送。居家隔离的莱西市民张女士发布视频,展示了家里丰富的生活物资,青菜、鸡蛋、排骨、鸡肉、饺子、馄饨……塞满了冰箱。张女士感叹:“这就是‘莱西速度’,作为莱西市民很有安全感!”

莱西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超市巡查,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为了满足隔离居民的就医需求,2月22日至25日市北区4个小区被封控管控期间,卫生部门和社区对接共计摸底20起申请就医情况,20位患者获得了“点对点”的医疗救助,为怀孕30多周需要产检的孕妇送去胎心监护仪,安排专家在线远程会诊;出生仅45天的婴儿发生腹泻一昼夜不见好,被第一时间通过闭环转运送医治疗;帮助两位血液透析患者办理大病转诊手续减轻费用负担。

莱西市每天两次摸排10个封控区、8个管控区的医疗需求,统筹安排16处卫生院和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患者的用药指导,并备好相关药品。镇、街政府安排专人进行药品配送,畅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缓解群众的焦虑情绪。共摸排高血压患者202人,糖尿病患者145人,需要透析的患者12人,已开展健康指导305人次,健康监测469人次,心理干预21人次,紧急送医救治3人次。

爱心企业捐赠防疫物资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生活的守护者,大家守望相助,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这几天,许多感动温暖的瞬间在莱西上演。莱西市店埠镇妇联主席李彩玉5日凌晨1点抛下熟睡的女儿一人在家,奔赴转运隔离任务现场。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新村居委会工作人员隋国洪和担任网格员的妻子今年都已60岁,3月4日晚以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3月7日凌晨,莱西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老两口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12个小时一直在现场没有休息。“我是一名老党员,现在有困难,就要冲上去。”隋国洪说。

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一线忘我奋战,公益组织、爱心人士默默付出筑起坚强后盾,一家火锅店免费给一线医务人员送餐3千余份;莱西蒲公英志愿者服务中心把亲手包的300份热气腾腾的馄饨送到社区核酸检测点;餐馆老板包了200多份饺子送给一线工作人员;爱心人士尽自己所能为防疫点送去鸡蛋、大饼、稀饭……爱心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海氏海诺集团捐赠价值500万元物资、青岛吉安工程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青岛隆德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捐款150万元、青岛隆德宝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青岛万福集团捐款120万元……就像莱西一位市民所说的那样“感谢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及默默守护,莱西任何一个人也不会睡一个安稳觉,向你们致敬,你们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全民动员,人人尽责,给了青岛人民战胜疫情的底气和信心。3月8日,万科紫台2号楼2单元解封,居民生活恢复常态,3月8日,青大附中百余师生结束隔离,重返美丽校园。

与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但阴霾定会散去,春暖花开就在不远的前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