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人气作品
最佳女主角
最佳剧目
最佳灯光设计
最佳音乐设计
刚刚过去的2021年最后一天,小剧场粤剧《金莲》在“好腔调·2021小剧场戏曲季”接连斩获了最佳剧目、最佳女主角、最佳灯光设计、最佳音乐设计,最佳人气作品等五大奖项。
最佳女主角蒋文端塑造了不一样的潘金莲的艺术形象,把行当表演艺术都融合在人物的塑造上,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堪称完美。正如颁奖词所说:“无论是少女时期的纯真娇俏,情窦初开时的悸动忐忑,还是被迫下嫁时的痛苦挣扎,蒋文端都用她细腻的表演,为大家勾勒出一个在悲剧命运下无知无觉的活生生的金莲。可以说,蒋文端是真正赋予了金莲灵魂,她那被爱意与羞怯折磨下的眼神,只要看一眼,哪怕是石头,都要生出一颗爱怜的心。”
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什么吸引她作出这次称得上是颠覆性的尝试?这次的演出中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日前,蒋文端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
主角对话
小剧场里能演话剧也能演粤剧
南都:是什么契机让你出演这出戏?
蒋文端:对于小剧场的表演形式,我一直都有关注的。在广州,小剧场的表演是以话剧为主的,好像很少见到有戏曲的小剧场。我知道在上海、北京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但是在广东这边我觉得还没有。其实,我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愿望,或者说是尝试的念头。
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编剧陈云升的剧本。当时我听到“金莲”这个名字,觉得“潘金莲”这个题材,之前很多戏曲演员都演过,我能否胜任这一行当呢?毕竟没有尝试过。但是当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剧本有一个非常大的表演空间给到我们的,而且是很适合我们戏曲表演的。我们本身也是演粤剧的,所以我们掌握了很多戏曲表演的手段。我希望还是以粤剧表演为主,这个根基我们绝对不会松的,然后再以小剧场的形式去表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我觉得真的可以去尝试。
把拍电视剧的经验用在粤剧舞台上
南都:排演这出戏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蒋文端:我们这个剧的主创团队,其实都有着很深厚的戏曲根基,音乐和唱腔设计都是由我爸爸妈妈完成的,而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乐师冯嘉宁则担任编曲,在传统戏曲音乐中加入了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导演胡家伟也是我们粤剧学校毕业的,他是学表演的,然后去了北京,读的是导演专业。他会多方面地去涉猎很多表演的手法,不同的艺术门类。所以在我们创作排演《金莲》的时候,他是运用了很多话剧的手段,但是也给了我足够的戏曲表演空间。所以我们排演这个剧的时候,说到戏曲部分我们就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一点。但是在整个节奏的把控、人物时空的跳出跳入,是即时变换的。这方面的把握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新尝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个表演形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大挑战,因为是在70分钟的一个时间段里,要能够展现不同情景、不同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年龄段,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有几番的转变,而且是即时的,节奏是很紧凑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我有一个以前拍过电视剧的经验(蒋文端曾赴港参加TVB主办的艺员培训班,与黎明、古天乐、张智霖等明星合作演过如《刑事侦缉档案》《重案传真》《射雕英雄传》《铁胆梁宽》等近20部电视剧)就是,我的表演是要立刻能够到位,立刻能够进入到角色。这个锻炼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这个小剧场的表演里。
观众的呼吸能跟着演员的呼吸变化
南都:小剧场演出与你之前的舞台演出有什么不同?
蒋文端:小剧场的空间,是一个很开放的空间,我们的表演和观众可以说是零距离,真的就是在观众座位旁边表演。所以我们演员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心理变化、每一个呼吸,因为观众是零距离观看,所以他们会跟着你的呼吸、情绪去变化,这个是很直观的交流。在上海演出的时候,我是穿梭在观众身边的。那是一个三面开放的剧场,观众席的四个角,我几乎都走遍了。每一个角我都可以利用到,作为我人物表演的一个支点。三面的观众都可以看到,都是可以近距离地去感受。但是这个对于框架舞台而言,是很难做得到的。有一个情节就是武松和金莲刚好是处于剧场的一个对角,这是一个呼应,一个对答。在金莲这边的观众,他们会感受到我的情感,和武松有距离的感觉其实是和我一样的。等于这个是沉浸式的,这个体验和我们框架式舞台是不一样的。
小剧场的表演形式,给观众更多思辨的作品
南都:怎么看待小剧场粤剧的未来?
蒋文端:我觉得粤剧的发展要秉承“守正创新”的精神,小剧场的表演形式也是一种创新发展的方向。我希望将来能够更多人去关注这种表演形式,小剧场的表演是引人思考的,也可以给观众很多思辨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形式应该很多人会接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模式。戏曲是一门唱、做、念、打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如何把这门综合艺术运用到小剧场的表演形式里,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尝试的。我希望可以吸引到很多年轻人走入剧场去观演。这个观演的模式,我觉得是可以走下去、值得我们探讨的。
正如我们在广州演出完毕,进行交流会的时候,有专家提出,这个小剧场的表演形式挺好的。大家收工之后,吃点东西就看演出,演出之后还有时间去喝一杯、聊聊天,可以坐下来边吃边聊一下这个戏,交流一下、思考一下。我觉得这样的生活都还挺充实。所以我觉得小剧场戏曲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去发展的。
专家声音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
反观传统让粤剧走向时尚
潘金莲题材之于我是少有的不喜欢,不过小剧场粤剧《金莲》的演出却没有任何接受障碍,甚而至于因为两位主演细腻的表演、因为这个年轻团队的自主思考而心有所会。剧作只选取了潘金莲情感悸动一瞬时的人性纯粹,只聚焦在她为奴而淹煎于人格被张大户污损的被动,以及为妇而沉浸在情感无法主宰的被动,因此她乍见武松而得到一份尊重与理解,哪怕是客套,而升起片刻的感动,由此成就了她放任神思追逐真实情感的自由。由金莲内心一点中开掘出她的一份真实,由金莲行动中一点自由开掘出她的一份纯情,这已然与以前的潘金莲有了截然不同的形象质感。因此,该部作品不是为人所共知的“潘金莲”进行翻案,而是聚焦一个女性走向异化前的人性本真。蒋文端的表演和演唱令人惊艳,或者说是她对形象的艺术诠释张扬着戏剧结构、戏剧文学的表达空间,更加深刻地呈现着人物形象本该具有的情感幽微。反观传统而让粤剧走向时尚,这是年轻的创作者最宝贵的艺术态度。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国钦:
非常现代的粤剧,塑造了不一样的潘金莲
粤剧《金莲》着重写潘金莲与武松关系。帅哥武松的出现,让潘金莲内心激烈震荡,戏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潘金莲强烈的感情变化与内心活动,用梦境、正叙、倒叙、插叙甚至意识流方法,还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用旁述者进行穿插解读,所以,这是一出非常现代的粤剧,导演的处理非常流畅。
蒋文端塑造了不一样的潘金莲的艺术形象。蒋文端戏路宽,闺门旦、花旦、青衣、刀马旦都内行,她扮演的金莲,我们很难说属于哪个行当,她把行当表演艺术都融合在人物的塑造上,身段动作恰到好处,尤其是眼神灵动,非常有神采,惟妙惟肖。蒋文端的表演,有两个特点,一是感情真挚,表演非常投入,某些场次眼泛泪光;二是自然而然,演来不造作、不矫情,水到渠成。这两个特点,与她以前在香港拍了两年影视剧有关系,影视拍摄要求真实而自然,它与粤剧虽分属不同门类,但艺理是相通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
不是写“翻案文章”,塑造的是“纯色”金莲
粤剧《金莲》将戏曲传统的“线性叙事”改为“焦点叙事”,聚焦于金莲在初遇武松后的心理现实,呈现出了一位苦命少妇本能地追求已经失去的“少女初恋”的感觉,其举止、其梦幻,皆是一种颇有虚幻色彩的“心理补偿”。我不认为是写“翻案文章”。大众可能以为编创人员在为金莲“翻案”。其实,不宜如此理解,这样看就显得浅了。金莲是一个生活在没有“选择空间”的女子,她的情感、欲望与被爱的权利,完全被当时的社会“悬置”,《金莲》呈现的正是这样的残酷事实,演出因而带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金莲》一剧,只是横切金莲嫁给武大郎后的一段短暂时空里的心理现实。塑造的是“纯色”的金莲。
小剧场是堂会戏的剧场化,又是对大剧院演出方式的简易化。前者保留了观众与演员的亲近感,后者则提供了堂会戏不一定有的剧场感。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不能将小剧场看作是大剧院的微缩版,因为小剧场有自身的规定性。
链接
小剧场粤剧《金莲》
小剧场粤剧《金莲》,由端·艺坊出品,陈云升编剧,胡家伟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主演。
《金莲》全戏聚焦于潘金莲的心理与人性,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悲剧女性形象。在开幕后第一场便是对金莲的审判,为她列出了勾引叔叔、通奸西门庆、谋杀武大的三大罪名。其后,故事便由一个大雪纷飞、金莲做好一桌饭菜等待武松回家的夜晚开始,讲述她的内心挣扎与盼望。
更特别的是,《金莲》采用小剧场形式,营造沉浸体验的氛围,让戏中人物与戏外观众互动交流。在演出中,部分演员突破原来舞台框定的区域,来到观众席的过道中。这样的设置打造出了一个“开放的裁决场”,将对金莲的判断权交还给剧场中的观众。与此同时,《金莲》在对舞台影像的使用、音乐方面的中西搭配上都有所创新,如在演奏中使用了钢琴。
粤剧《金莲》以精巧的切入方式,将一个极具争议的题材改编成了一出既有看点又有特色的小剧场戏曲,2021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演出时反响热烈,一票难求。
近年来,粤剧的“善变”成功吸引年轻观众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世界首例“网游 粤剧”的试验戏剧《决战天策府》,更有火出圈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而略显小众的《金莲》,也以其颠覆性的表演形式,引起年轻观众的观注。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陈芊芊 图片由端·艺坊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