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年初,一家叫做穆和的公司在江苏盐城正式成立了。
当天应聘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的员工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办公室,虽然他们已经成为了公司的正式员工,但他们对公司的业务范围还完全不清楚,只能等待公司老板前来讲解。
▲今天的江苏盐城
不一会儿,公司的老板陈国平走了进来,面对着这些员工陈国平倒也很坦诚,他直接表示现在公司账户上一分钱都没有,因此根本没有办法做生意,而且任何员工也不能提出外出出差的请求,就算真的外出办事,公司也不会报销任何费用。
他们现在每天需要做的就是从一些信息报刊上寻找客户信息然后给他们打电话,只要说服他们将货物运送到盐城,就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业务费。
这些员工原本以为老板做的是仓储生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骗子公司的“第一桶金”陈国平等人在成立穆和公司的时候,就没想着做什么实事,他们想的就是用这个公司的名头来哄骗外地的客商将货物运到盐城贩卖。
之后他们再将这些客商骗回去,然后把这些货物转手卖掉,货款自然是不会送到卖家手中,这样他们就能够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赚钱了。
▲如今的盐城街头
陈国平知道这样做有着巨大的风险,为此他还设计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流程。
首先在客户筛选问题上就大有文章。他要求那些业务员在联系客户的时候一定不能找那些离盐城太近的,这样他们就算遇到了问题也不一定愿意来回折腾。
其次不能找货物金额较大的客户,因为这些客户在交货的时候一般比较谨慎,往往不会上当。
与此同时,陈国平也想到了自己可能遭到对方起诉的问题,基于这个考量他要求业务员不得与大型企业沟通,因为这些单位的法务部门能力很强,容易让穆和骗子公司的本质暴露。
他叮嘱手下尽可能地找那些经营不善,急于回款的公司,这些人一般比较着急,只要在交货当天给点小钱就可以打发了。
▲九十年代的盐城街头
在这种筛选模式下有不少小公司都上了穆和公司的当,由于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因此这些客户没有办法调查穆和公司的经营资质。
这些人将货物带到盐城之后,穆和公司的代表会用各种方式拖延给予对方汇票的时间,如果对方逼得紧了,他们就会拿出一张根本没有办法兑现的汇票送给客户,然后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客户回去之后,迟迟收不到汇款,这才知道自己上了穆和公司的当。
不过由于这些人都是外省人士,有些人怕麻烦就只能吃下这个大亏,其他人虽然到了盐城,但拿陈国平等人也没有什么办法。
即使几家公司将穆和告上了法庭,但穆和却总是能够通过一些合同,将这些案件包装成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很难得到强制执行的,这让那些被穆和欺骗的公司最终只能选择不了了之。
▲盐城市中级法院
依靠着这种手段,陈国平等人积累了一笔数目不菲的资金,他们除了为自己购置了大量奢侈品和出入风月场所外,胆子越来越大的穆和,又将魔爪伸向了TCL这样的大公司。
二、穆和的TCL王牌在1997年2月陈国平在盐城市解放北路租了一间门脸房,他本来想把这里作为日后行骗的基地,但最终他将公司设在了别处,这间房子也就空置了出来。
几个月后,广东TCL公司打算将专卖店开到盐城,负责人在经过挑选之后,看中了陈国平的那间空置的门脸房。
陈国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能够让TCL成功入驻自己租的房子,他甚至给出了比其他房东低得多的价格,这和他贪婪的形象完全不符。
他之所以会让出这部分利益,是因为他从这件事上,寻到了更大的“机会”。
▲科技展上的TCL展台
在和TCL的负责人签订合同的时候,陈国平提出自己要在TCL销售处的外面挂上一块写着“穆和公司家电商场”的牌匾,并允许他们在大厅内摆上一张桌子接待客户。
TCL的负责人觉得自己本来就在房租上占了便宜,这样的要求也不是很过分便同意了他。
之后陈国平等人就赶忙找人印了大量的宣传单,在这张宣传单子上穆和公司俨然成为了盐城地区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旗下的员工更是多达五百余人,注册资金也有5800万之多。
最关键的是,陈国平宣称新开的TCL专卖店是穆和公司旗下的资产,这让穆和的企业形象瞬间变得高大了起来。
那段时间里经常有外地的客户到TCL专卖店,也就是所谓的穆和商城参观,他们本来对宣传单上的内容并不是很相信,但是在看到金碧辉煌的TCL大厅和门外的牌匾后,他们就不再怀疑了。
这段时间里有不少外地客户提出要购买电视机,陈国平说自己有专门渠道,比在专卖店还便宜,这些人在交了钱之后自然是等不到电视的。
他们就回到这里讨要说法,此时陈国平会说低价的名额已经用完了,只能高价购买,部分商户吃了哑巴亏,用比市场价还高的金额买了电视机,其中的差价自然流到了陈国平的口袋里。
▲当年的电视卖场
还有一些买家没有更多的钱支付差价了,陈国平便以无法发货等理由,将他们的钱款全部吞掉,这些人自然不甘心,都去到TCL总部告状。
TCL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一头雾水,在弄清楚情况之后,TCL公司为了保全名誉,甘愿放弃了之前提前支付的一年房租和展厅里的产品,立即搬离了陈国平的屋子。
▲如今的盐城解放路夜景
穆和的工作人员见TCL搬走了,就想将里面的展品电视卖掉。
但陈国平觉得这里依然是自己的金字招牌,便嘱咐任何人都不得擅动展厅里的东西,而他也确实依靠这种手段,又骗了不少人。
三、骗子落网随着陈国平等人行骗次数的增加,前来找他们讨要说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时吉林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被陈国平骗走了七万块钱,他便只身来到盐城希望能够要回这笔钱。
那时他囊中羞涩,夜里只能在屋檐下休息,还因此发了高烧。
但陈国平对于大爷不理不睬,甚至还说出了:“你再不走,家里连尸体都找不到!”这样的话,其嚣张与残忍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陈国平一直要求自己的业务员避开容易惹麻烦的客户,但他们最终还是碰上了一名“锲而不舍”的受害人。
当时的合肥市大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兼合肥大地冷拔丝厂厂长高赛西,希望能够在盐城开辟新的市场,便托人将一车货物送到了穆和公司。
但回去后他始终没能收到对方的汇款,几次沟通下来他发现穆和公司就是一个骗子公司,而且以陈国平为首的公司领导更是十足的混蛋。
▲九十年代的法庭
高赛西也想过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在调查后他发现穆和公司早就和许多公司打过官司了,而且无一例外穆和全是败诉。
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行骗,原告在胜诉后也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货款。
有几次陈国平被法院逼到绝境,他就用8000元每吨的价格买来一些焊条,然后按照13万元每吨的价格来抵债,那些受害者无奈之下,只得拉走这些焊条,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让高赛西十分寒心。
最终绝望的高赛西选择给盐城市市委书记林祥国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受骗的全部经过,并将自己掌握的穆和公司之前的问题一并写了上去。在信件的最后他表示自己之前是真的很想在盐城投资发展事业,但这次经历让他心灰意冷,他希望盐城市政府能够重视这个事情,不要再让和自己一样的投资人寒心了。
▲林祥国
看到这封信件之后,林祥国顿时火冒三丈,他责问公安机关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这种恶劣的骗子公司。他责令盐城市公安局成立特别小组,务必尽快将陈国平等人抓捕归案!
在1998年4月8日专案组正式成立,结果在4月9日的早上他们就将穆和的全部职工一网打尽了,陈国平在盐城的豪宅也遭到了查封。
在之后的审问中陈国平等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副总经理李德标更是说出了“我们真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结论,最终这个犯罪团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九十年代的警察形象
虽然穆和公司倒下了,但是其背后的许多细节依然值得深思。
一个骗子公司接近十次败诉后,居然还能继续开业,他们还能在法院的眼皮子下面提高焊条的价格,这都不是依靠陈国平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而这种社会的潜规则也令那个年代的小微企业主在交易的时候如履薄冰。
不过,如今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以及反腐工作的持续深入,像穆和这样的案子已经不会再发生了,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变得充满活力。
注:
本文关于穆和公司诈骗案的相关内容,参考自《一封寄至市委书记案头的举报信——盐城市“穆和”诈骗大案纪实》,刊登于《东方企业家》1998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