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华日电视机画面(二十年代日本老式电视机图片)

90年代华日电视机画面(二十年代日本老式电视机图片)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5 18:43:51

(资料图。)

【核心提示】

在手机“横行”的互联网 时代,你还看电视吗?你看什么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

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日新月异的技术,电视的功能和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白到彩色,从9寸到70寸,从3D到4K,从背投到曲面。电视已从最初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媒介,转变为家庭综合化信息终端。

(松桃县寨荚古镇春节期间村民围座看电视。)

(从江县占里侗寨村民使用的电视天线。)

昨日是第21个“世界电视日”。当天,贵州省首届“世界电视日”暨广电用户节系列活动在贵阳举行。高清互动、电视淘宝、VR体验……一系列贵州电视最新的发展及科研成果应用一一展示在眼前。

【曾经】那些年,贵阳人看过的电视

73岁的“老贵阳”罗香中,年轻时就是个“电视迷”。可以说,他亲眼见证了电视在贵阳的变迁史。

(海鹰电视/资料图来源网络。)

1983年,在贵阳市食品公司上班的罗香中,托朋友关系,买了一台贵阳产的“海鹰”9寸黑白电视。“虽然才200多元,但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60元呢!电视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尽管时隔30多年,但老罗依旧记得,那台电视上,还长了两个“辫子”,一到下雨天,信号就不好,经常会有雪花点。

(贵阳富源路市民家曾经使用的电视天线。)

1984年,贵州电视机厂投资,生产了贵阳第一台彩电——华日牌电视。第二年,老罗一咬牙拿出多年的积蓄1330元,用限购的电视票抱回来一台18寸的大彩电。“真不是吹牛!那会,一到晚饭时间,我家就挤满了街坊邻居。”老罗说,因为太贵了,一到雷雨天,他就要“关门谢客”,怕雷电把宝贝电视给打坏了。

1993年,开始流行有线电视。搬新家的老罗又换成最流行的21寸日本进口东芝电视。频道也从最开始的几个台,增加到20多个。每天下班后,他就和家人坐在客厅,追《渴望》、《上海屋檐下》。

(电视剧《渴望》剧照。)

2007年,老罗第一次听说电视有了高清节目,还可以花钱开通专门的频道。于是,他一口气开通了凤凰卫视、围棋、老年养生等5个收费频道。每天拿起遥控器,在上百个台里自由转换。

(贵州广电高清互动区画面/资料图,来源网络。)

去年,家里换成最新的互动网络电视。在儿子的帮助下,老罗学会了使用“节目回放”功能。每天晚饭后,他不用乖乖地守在电视机前哪里都不敢去了,因为无论是新闻节目、晚会还是连续剧,都可以随时“回放”。

眼下,老罗正在学习在电视互动体验区缴纳水电煤气费和看病挂号。“不敢想象,这电视,还能做这么多事情!”老罗说。

【老名词解释】

华日牌电视机

(华日电视/资料图来源网络。)

1984年,贵州电视机厂投资12746.4万元,从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引进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该厂是贵阳唯一电视机生产厂家,具备年产彩电30万台,黑白电视15万台的能力,生产12英寸——21英寸6个品种27个型号的“华日”牌黑白、彩色电视机,多次获得部、省优质产品称号,不但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更出口到国外。1990年,贵州电视机厂出现亏损,1993年停产整顿,1995年分离重组。

东山电视塔

(贵阳电视发射塔。)

贵阳电视塔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扶风路仙鹤山森林公园内,始建于1987年,于1991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发射台总高190米(塔身高161米、钢桅杆高29米),总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可发射米波、分米波各1套电视节目和1套调频广播节目,除全覆盖南明、云岩两城区外,还覆盖花溪、乌当和白云三郊区的29个乡(镇),覆盖贵阳市人口125万人。因塔高190米,塔与市区喷水池相对高度差为372米,为当时贵阳市内海拔最高标志性建筑物,也被誉为当时的“西南第一塔”,成为外地游客来贵阳的必去景点之一。

【现在】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在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肖凯林看来,电视是二十世纪最有想象力的发明,它是人类想象力的延伸,将外部世界带到了人们的客厅里,不出家门,就能知晓天下事。

(世界电视日暨贵州广电用户节活动现场肖凯林发言。)

在过去几十年里,作为家庭必备,电视承载着娱乐消遣、信息传播功能。但随着互联网、宽带技术的普及,给视频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人们开始从“看”电视到“用”电视。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智能电视存量达到1.05亿台,其渗透率已达到19.3%。

人们看“电视”的方式和渠道开始多样化,如高清互动、视频网站、手机电视等为使用不同终端的人群提供了看“电视”的服务,因此,人们不再局限于只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了。

(资料图,来源网络。)

“从小屏到大屏,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向到双向,电视的功能和角色变化太大。”肖凯林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电视不再只是简单的视觉传递,而是变成智能生活、家居和娱乐的新载体。如:玩游戏、健身、购物、缴纳水、电、煤气费、缴纳交通罚款、查看附近社区的服务如菜场物价、出行交通,天气等,甚至还可以进行医院挂号,简单疾病的远程就诊等等。

(2016贵州省政府十件实事之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项目完工仪式。)

(贵广网络与天马传媒就VR互动专区项目签约。双方代表用平板电脑的新技术方式现场签约。)

而在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董事长刘文岚看来,11月21日,是贵州VR事业的一大步。当天,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天马传媒签署VR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把VR技术推向贵州500万广电电视用户。争取在2017年内上线,与广大广电客户“见面”。

(未来电视。/图片来源网络)

“今后,电视用户在家就能360°身临其境体验旅游美景,购买景区门票;完成展示、体验、购买一体化的消费流程。”刘文岚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后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电视VR平台,还将陆续开放旅游、房产、教育、美食、直播等内容模块,逐步丰富电视VR内容。

【未来】电视充满想象

未来的电视是什么样子的?据说,电视机可以像手机一样,用手触控、放大缩小;电视机还可以变成透明的,前后都可以看电视;电视机还可以没有框架的束缚,想在哪看就在哪看;当然,电视还可以植入玻璃镜面当中,静看是一面镜子,动看则是栩栩如生的电视内容……

(资料图,来源网络。)

“电视带给人们的体验和想象远远没有结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开拓和创新。”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杨庆武说,未来的电视,充满了想象。

【延伸阅读】

“世界电视日”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电视的非凡影响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6年11月21日至22日,由联合国新闻部、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电视台共同举办的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就电视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还建议设立世界电视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强调,必须找到消除电视信息鸿沟的方法,保持和促进文化及语言的多元化,促使电视为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这成为设定“世界电视日”的主要目的。同年12月18日,第51届联大通过决议,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召开的日子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以此促进世界传媒事业的发展,引导电视产业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电视发展时刻表

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成为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日子。同年的9月2日,北京电视台转为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只有2至3小时。

1972年,天津无线电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批)彩色电视机。

1978年5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开播20周年的时候,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2010年,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互联网电视与智能电视开始出现。

2011年8月,创维推出了全球首款云电视。

2012年1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三层播控中心我国第一个立体电视综合性试验频道“3D电视试验频道”正式开播。

2014年4月10日,全球第一个4KUHD频道的开播仪式在韩国举行。之后8月4日,歌华有线高清交互平台推出“超清4K”专区,首次尝试4K片源的播出。

(记者 沈丽琼 摄影报道)(都市报作品 转载须署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