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到19寸电视多少钱(14寸电视价目表)

17到19寸电视多少钱(14寸电视价目表)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7 21:52:53

前言:中国空军从50年代到90年代都是以昼间轻型歼击机作为防空主力,由于缺乏技术,中国一直无法跟上美国于60年代开始的中程空战革命,一直到引进苏--27歼击机之后,中国空军的理论和战术才开始向中距空战能力转变,苏--27歼击机对中国空军而言是一场装备体系和空战能力的巨大的变革,本文全景回顾中国空军人员如何艰难的把苏--27歼击机弄回来的往事。

一:起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根本没有什么航空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航空工业苏联的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就自行生产出米格-17歼击机,掌握喷气式歼击机生产能力后苏联又帮助生产米格19超音速歼击机,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掌握生产超音速歼击机的国家,随着中苏交恶,中国的国防工业几乎完全停顿,尽管如此,苏联还是向中国转让米格-21歼击机和图-16轰炸机生产技术,但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中国航空工业才完全掌握这两种飞机的生产技术,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空军只能不停生产过时淘汰的歼6飞机,最新仿制的歼-7歼击机还是50年代的产物,而且质量不过关还没有大批量生产,

80年代中期,中国从外国购得了二手的米格-2IMF和米格-23MS歼击机试图仿制,结果发现复杂程度超过了中方技术人员的想象,好不容易才从中学到点技术搞成歼-7C/D和歼-8I歼击机。这个时期的中国空军作战效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8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要假想敌是苏联空军图一22“眼罩”超音速轰炸机,在在中苏边境,中国空军主要作战飞机是使用机炮的歼-6歼击机,这种歼击机操纵性不好,缺乏导航系统,缺少机载雷达,根本追不上利用复杂气象条件入侵黄河以北地区的图一22“眼罩”超音速轰炸机,更加别说更先进的图一22M“逆火"轰炸机,

1975年,中国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中国军方代表团前往法国达索公司参观了即将停产的幻影IC歼击机,仔细考察后发现幻影IC歼击机对中国空军具有划时代意义,现役的歼-6歼击机即使携带霹雳-2空空导弹也很难在云层中使用,只有少量歼-5甲歼击机配备霹雳-1无线电制导导弹可以对付恶劣气象,幻影IE战斗机空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远高于中国的歼-6歼击机和强-5型强击机,而且配上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还能拦截“逆火”等超音速轰炸机,彻底解决困扰中国空军的前半球和远程空战问题,因此中国决定引进120架,这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试图劝说法国政府但无果,却因苏联驻法武官弗拉季米尔.库利克被法国情报机关在他皮包搜出法国战机图纸而中国军方主动放弃了,

到了80年代,美国政客因为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兴奋不已,开始兴致勃勃讨论让中国加入北约,把冷战的战略前沿推进到中苏边境,减轻西欧的压力,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威廉.佩里认为由西方武装的中国军队将形成对华沙条约组织集团的巨大优势,于是开始热情地向中国推销美式武器,威廉.佩里制定了一个“大武库"方案,五角大楼起草了一份长长的清单,近乎无偿的方式向中国提供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空中加油机,大型运输机、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坦克和火炮修理厂,同时美国还将帮助中国建立大型武器储备基地,一旦美苏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士兵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空运送到中国领取储备在储备基地的武器投入作战,同时而使用美制武器的中国军队则在美国人的指挥下参与作战,

佩里特别指出应该帮助成都飞机制造厂成为F-16飞机的生产基地,这样美军就不用担心后勤和战损飞机的修理问题了,但中国政府断然拒绝了这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建议。这个举动对苏联决心改善中苏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1986年,中国空军代表团在得到法国政府同意向中国提供幻影2000C歼击机用于评估后归国,得到消息的苏联人邀请代表团归国途中访问莫斯科,代表团抵达后,负责接待的苏联空军中将马罗科夫直截了当地提出愿意向中国出售米格-23MLD截击机和米格-29歼击机,只要中国愿意,苏联还向帮助中国建立米格一29歼击机生产线,马罗科夫中将代表团参观了库宾卡空军航空技术装备展示中心的米格一29歼击机,让代表团亲自坐进座舱感受的米格一29歼击机性能,

在中国空军代表团离开后,原远东军区司令亚佐夫大将极为惊讶,亲自打电话给总参谋长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询问,才知道这是这戈尔巴乔夫策划的“米格外交”,以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消息灵敏的里根政府立即派国防部长温伯格前往中国劝说中国停止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并帮助中国改进歼-8歼击机,90年末中苏和解和中美交恶后,一方面苏联经济越来越差,除了原料之外只有武器装备可供出口,愿意提供任何中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一方面刘华清认为西方军事技术价格太高又极力推销不合时宜的有限武器,在美国禁止与中国合作,中止了改进歼-8歼击机的“和平典范”计划两个月之后,刘华清召集科工委、空军司令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电子产品部的负责人开会,决定航空采购方向全面转向苏联。

二:苏-27的购买过程

随后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到苏联访问,认为苏联航空水平与美国相当,对中国友好和开放,提出了利用机会获得先进技术的建议,1990年3月,国防科工委也访问苏联研究购买武器和技术的可行性,1990年4月中苏成立了一个航空航天工业合作工作组,苏方组长是国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别洛乌索夫,中方组长是刘华清,1990年5月3日,刘华清访问苏联,目的是购买苏联飞机的可行性,刘华清提出以货易货的谈判草案,并和别洛乌索夫签署了第一次会议纪要,刘华清详细了解了苏-27和米格-29飞机的性能,苏-27给他留下了强烈印象,在离开莫斯科前夕别洛乌索夫告诉刘华清苏联原则上同意向中国提供苏-27飞机,此后,军委批准这项采购,而且是既要飞机也要发动机,更加要技术,

1990年6月,中国正式成立906工程,到了8月,总参装备部部长贺鹏飞带一个代表团访苏以搞清苏-27的技术情况,认为苏-27超过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对疆域辽阔的中国很有用,而且苏-27的AL-31涡扇发动机对解决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缺乏配套的航空发动机问题,但苏方对苏-27出口态度含糊,更希望岀售米格-29,中方坚持要苏-27,直到1990年10月苏联才同意就出口苏-27举行谈判,谈判的保密工作非常严格,俄方参与谈判的是对外经济联络部,负责人是副部长格里申上将,负责执行的是对外经济联络部工程总局,中方参与谈判的是军委总部、计委、财政,外交,经贸部,科工委及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负责人是总参装备部部长贺鹏飞少将,负责执行的是总参装备部下属的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局,

苏联的军火出口和西方不同,西方都是先签署合同再报政府批准,而苏联要求先签署政府协议再谈判具体合同,一开始是贺鹏飞与格里申谈,后来由工程总局副局长米罗诺夫和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局副局长陈洪生谈,内容包括项目金额,价格、数量,经过两轮谈判,谈判期间中方每天加班,每天三餐伙食费只有1.2元,饿得到处找吃的,协议谈定后,空军印刷厂用了一天一夜校对、铅印正式文本,1990年12月28日,贺鹏飞和格里申在中国大饭店签订了采购24架苏-27飞机、武器弹药及配套辅助设备的协议,1991年春节前夕,贺鹏飞,陈洪生,906办主任马庆华,总参装备部空军局局长傅镇国,空军副参谋长葛文塘,空军副司令员林虎、空军装备部部长丛日刚赴苏进行苏-27飞机的最终签约,谈判人分成合同组和技术附件组,分别负责商务合同的谈判和武器弹药,辅助设备及培训谈判,

格里申上将有大国沙文老大哥的味道,十分难缠,谈协议时中方想加上“平等互利",格里申说不是互利是援助,贺鹏飞说这是买卖,不是援助双方为了这两个字争了两个小时,最后格里申才同意写上“平等互利”。价格谈判时苏方只提了个简要总报价,保障设备.弹药、零备件没有分项报价,中方要求分列单价逐项核实,在支付货款条款上苏方要单据付款,这种单据在国际上超过21天就会无效,但苏方又在合同上写超过21天有效,陈洪生认为是自相矛盾,建议此条款拆成两段,关于支付苏方不要美元,而要特别提款权,中方认为特别提款权变数大,对我不利,操作复杂,没有必要,苏方最后同意放弃特别提款权,在制订验收条款时中方提出编列验收大纲挑选一部分指标验证,苏方说所有指标都可以验收,不需要什么大纲,

在制订质保期条款时,苏方质保期是十二个月,中方要十八个月,苏方同意了,中方又担心部分零件是库存的,要求零备件原出厂保证期的不少于75%",苏方也同意了,但中方后悔了,因为如果零备件出厂质保期只有18个月,75%则短于18个月,又要求改回原来的条文,在制订仲裁条款时,中方要求加进国际仲裁,苏方认为这是机密合同,出现争执也没人仲裁,中方认为有理,没有加入仲裁条款,双方经过一个月的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的谈判,基本上形成了合同文本,签约前贺鹏飞、林虎、葛文墉等人还一页一页的审阅了草案和附件,1991年3月4日,双方签下高达14亿美元的协议,其中35%货款,即5亿美元是由由总参装备部用军贸赚的现汇支付,其他65%由国家给苏联紧缺的服装鞋帽、暖水瓶,借此东风,保利科技公司还顺手向苏联出口了猪肉、牛肉、茶叶等民用产品,反赚了100多亿人民币,

购买24架苏-27项目安排后,经过各种努力,挤出了部分经费。恰巧这时苏霍伊设计局局长西蒙诺夫来找我们,说设计局自己有现成的苏-27飞机,很想卖给我们,价格和条件可以优惠。当时我们急于拿到现成的飞机,而且与苏局直接合作也有利于技术引进,经报批后又向苏局买了两架双座的苏-27UBK教练机。在谈判中,我提出这两架飞机不是全新的,价格必须低于新飞机,对方表示可以多送我们几台AL-31发动机和零部件,这使我们很满意。签完合同不久,1992年5月30日,苏霍伊设计局提供的两架苏-27在芜湖交付,何其宗副总长、贺鹏飞,贺平和我们都去芜湖接机。2005年我去俄罗斯访问时,西蒙诺夫老局长已去世,苏霍伊设计局副局长、苏-27项目总师科内舍夫请我吃饭时满怀真情地说,那时苏霍伊设计局已6个月没发工资,我们买他们两架苏-27当时就是救了他们的命。

三:苏-27回国

合同签署后,苏联货轮首先运来的飞机地面保障设备,但到达上海锚地后苏联货轮不允许中国引水员登船接管控制权,必须是苏联驻华武官首先登船,货轮与港务局僵持大半天,906办主任马庆华直接找到上海市长,最后协调由苏联武官和引水员同时登船才解决麻烦,接着总装备部马宙光大校被任命为驻苏联项目代表,刚到到4天莫斯科就陷入一片混乱,军队包围俄罗斯议会大厦,戈尔巴乔夫不知所踪,马宙光大校被困在和平饭店和大使馆失去了联系,刘华清也被迫取消了来莫斯科参加会议的行程,马宙光大校被迫留在了莫斯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部因为他没有备案,不承认他是外交官身份,马宙光大校没有办公室、公寓、汽车和电话,找房子就花了好几个月,当时他只有200多美元工资,国际长途电话是1分钟8美元,连电话都打不起,申请要求安装民用电话被没有身份为由多次拒绝,一波三折后趁主管科长感冒送中国感冒冲剂才安装了电话,

马宙光大校一直到1992年上半年才恢复与俄方接触,中方十分担心俄罗斯是否执行苏联的合同,俄方表示会继续执行,但有很多零配件厂家分布在多个独联体国家,需时间协调,苏-27有一种使用量很小的特殊润滑油,始终无法交货,马宙光天天去催发货,负责供应的苏联石化公司始终不配合,等他们发货后,马宙光也故意拖延不付款,这下轮到苏联石化公司天天堵在大使馆催促付款,最后对承认错误并成为了好朋友。期间因为苏霍伊设计局已经6个月没发工资,局长西蒙诺夫直接上门很想把局里现成的苏-27飞机以优惠价格卖给中国,陈洪生经报批后同意又买两架苏-27UBK教练机,但提出飞机不是全新的,要压价,西蒙诺夫表示可以多送几台AL-31发动机和零部件,双方就达成了协议,这两架苏-27于1992年5月30日交付了

1992年7月,马宙光带领3名空军第三师师长张建平和两名大队长乘坐伊尔-76货机飞赴沃洛尼日装载苏-27的随机备品备件和文件手册,然后我们乘该机飞赴距离蒙古30公里的德日达空军基地,7架新生产的苏-27SK战斗机和3架苏-27UBK双座战斗教练机也已经从共青城和伊尔库茨克飞抵德日达空军基地,8月4日早上5点,按计划,空三师3名飞行员搭乘苏-27UBK双座战斗教练机回国,运送随机零备件和保障设备的伊尔-76运输机随行,飞机起飞一小时后又飞了回来,原因是蒙古称没有通报拒绝过境,最后俄罗斯向蒙古交了20万美元过境费蒙古才同意放行,隔两天再决定起飞时因为误会又没做好起飞准备,

第三次终于成功起飞,机群起飞前基地司令交代飞行员不能乱飞,结果飞行员起飞时就提早滑跑300~400米起飞了,而且也没按预定时间飞行,结果赶在北京赶来的空军领导专机抵达前就到了芜湖上空,芜湖机场塔台不允许他们降落,先期抵达的俄国人到塔台强行指挥苏-27降落,而且采用双机同时降落方式降落,然后列队迎接专机,中国空军领导们虽然恼火但也没办法,俄罗斯的卡拉奥格拉诺夫少将当场拿出现全,给参加转场的30多个俄罗斯人和三个中国飞行员和一个翻译每人发2000美元奖金,中方也想发点,但林虎副司令说那么多俄国人还是算了,

四:引进苏-27生产技术

苏-27交付后,中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试用,除了发动机寿命短了点还是挺满意的,特别是R-27空空导弹在60公里外就击落靶机是中国空军以前难以做到的,然而只有区区26架是无法提升空军整体水平的,引进生产技术开始提上日程,这时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谷,什么军工技术都肯低价大甩卖,1993年,国防科工委负责成立“934工程,专们负责引进俄罗斯军工技术,在确定引进苏-27生产技术前,国防科工委计划部副部长谢名苞少将专门去伊尔库茨克和共青城考察了苏-27生产线,现生产设备很新很先进,但是没有生产,连设计师都在厂区打扫卫生,谈判于1995年正式启动,谈判相当顺利,争论的核心是转让生产许可证,主要包括转让飞机生产线和发动机大修线许可证、生产规模、各种散件的供应数量、双方的义务责任等

作为俄方首席代表的俄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特里森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5年内生产出苏-27,中方认为拼命干5年绝无问题,最终于说服了特里森,但到了莫斯科,又碰上了难缠的格里申中将,原来确定的生产数量、所需时间、具体技术等协议被他搁置,全部从头谈起,格里申中将想把5年到7年,最重要的中方预计购买15架散件就可以运转生产线,格里申要求70~80架,这关系到成本和效益,中方坚决不让步,双方谈了半个月,双方才达成协议,与之前谈好的没什么改变,谈完技术问题,最后就是谈总价和付款方式了,双方都不肯退让,直到俄方回国的最后一天还没达成协议,早晨8点俄方回国前最后一轮会谈还是疆局,10点俄方30多名人员上了汽车,准备去机场乘12点起飞的专机,

双方都急了,谢名苞少将不断得到俄方人员已上机的消息,俄方人员不断与还在谈判室里的格里申耳语,格里申还是很淡定,谢名苞少将着急了,但想再坚持几分钟,接近12点,谢名苞少将得到俄方人员又把行李卸下来飞机的消息,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格里申这才说定留下继续谈判,下午4时双方继续谈判,格里申主动提出决定转让苏-27技术资料、图纸、工装、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共数百项生产技术,但不包括发动机,生产线设备有些是俄罗斯生产线上拆的,有些是中国已有的,有些另行采购的,生产线先采用高散件打通总装线,再用中散件打通装配线,然后用低散件打通生产线,最后用原材料打通零件制造线,全程由俄方提供技术支援,1996年协议签署后执行很顺利,俄方完全按合同提供设备、图纸资料和专家技术支援,但有图纸资料出现错误,中方提出后俄方都能立刻重新提供,和预期一样,5年后首架国产苏-27战斗机就下线了。

五:结语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参与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的大多数中俄当事人均已过世,没有过世的也八九十岁了,但他们所经历的苦辣酸甜为今日强大的中国空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引进苏-27战斗机,中国航空工业收获颇丰,极大提升了科研生产水平,从此一飞冲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