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的电池在哪个部位(集成灶里的电池是几号)

集成灶的电池在哪个部位(集成灶里的电池是几号)

首页家电维修集成灶更新时间:2021-12-03 04:28:47

提起《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可能从70后到00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不同年代的人对《变形金刚》的印象可能并不一样。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讲,真正的童年回忆,是那部诞生于1984年的《变形金刚》动画片。


那时候,“汽车人”叫做“博派”,“霸天虎”还叫“狂派”。虽然剧情一直都是正邪两派以消灭对方为主线展开,但其中不可或缺的任务,就是寻找和保护从地球上开采的能量方块(Energon cube),因为这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动力来源。


有意思的是,虽然爱迪生在1890年已经发明出可充电的铁镍电池,但实际上直到1992年,索尼公司才推出了首个可商用锂离子电池。

换句话说,《变形金刚》动画刚推出的时候,不但锂离子电池还没诞生,就连动力电池的概念应该也还没有。不过把能源储存在“方块”中,并作为汽车和“机器人”动力来源的想法,早已出现在动画片之中。

或许这部动画片的创作者们当时并不会想象到,40年后大部分的汽车都将已采用这种“能量方块”(锂电池)作为动力的来源了。

“能量方块”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在动画片里一直是个谜。现在电动车上装的都是锂电池,但或许几年后就不一定了,因为前几天,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第一代的钠离子电池,在几个关键性能上都颇有惊喜。

其实钠离子电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由于钠离子电池有着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而且低温性能和充电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很多科学家和企业一直都在持续研究钠离子电池技术。

但之所以迟迟未能成功大规模量产商用,是因为过去生产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还不如现在的磷酸铁锂电池。以至于不少专家都曾公开表示,钠离子电池只可以在低速车领域或者储能等其他特殊应用场景使用。

但很显然,那些专家这次被宁德时代“实力打脸”了。这次宁德时代通过对正负极材料的创新,实现了4大性能指标: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全球最高的160Wh/kg;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在零下20摄氏度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可以讲,除了能量密度还略逊于磷酸铁锂之外,其余方面基本上实现了超越。而宁德时代也宣称,下一代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

但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宁德时代开发了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也就是把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这样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

当我看到宁德时代的那个AB电池系统示意图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如果把钠离子电池都布置在最有可能在极端碰撞中受损的位置上,那是不是也能有助于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呢?

讲真,宁德时代这次发布的钠电池技术指标,是超出绝大多数人预料的。唯独让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具体说什么时候会量产上车,以及什么时候才会推出第二代的钠离子电池。当然,这不排除宁德时代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留了一手”,毕竟作为国内锂电行业的带头大哥,宁德时代还用不着急于革掉自己的命。

领导者当然可以按节奏“挤牙膏”,但追赶者们就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了。

广汽埃安这周又放出了一个新消息,宣布全球首发应用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而AION LX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这个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光是那两个“全球首X”就足以吸引眼球了,但官方没有给出个搭载这个激光雷达的AION LX的上市时间,同样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毕竟像蔚来ET7、极狐阿尔法S HI版、智己L7这类型搭载激光雷达的“期货”车型,都已经给出了一个时间。

我翻查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广汽埃安这次“全球首发”的激光雷达,是来自于RoboSense(速腾聚创)的第二代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


从RoboSense官方网站上的新闻资料中可知,其实早在今年1月的CES2021上,RoboSense已经正式揭晓SOP版车规级激光雷达M1。而在去年12月,M1样件已经批量出货给北美车厂。据说这家北美车厂就是Lucid Motor,它的首款车型Lucid Air将搭载这款M1激光雷达,并将于下半年交付。

RoboSense的这款M1激光雷达是一款车规级的全固态激光雷达,所以在硬件性能方面,是相当能打的,通过了各种严苛测试。但它最大的亮点,在于硬件上通过摄像头变焦功能实现“凝视GAZE”功能,而软件上可实现智能目标级的感知功能。

打个简单的比喻,这个“凝视”功能,其实就像我们的眼睛,聚精会神看远处的景物时,会自动“虚化”掉近处和两侧的物体,而需要看近处的物体时,又会自动“虚化”掉远处和其他不太重要的景物。

由于M1具备不同场景下的变焦能力,可以随时聚焦驾驶者关心的重点感知区域,通过提升重点探测区域的分辨率和扫描频率,得到更清晰的点云画像,把监测能力和运算能力都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例如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要关注远处动态车辆与静态小障碍物;驶过街道路口时,要更警惕周边行人和两轮车;经过拥堵路段时,则提防周边车辆强行加塞行为。所以M1上车后的实际性能表现确实令人十分期待。

当然了,要实现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光靠激光雷达还不够,还得有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芯片才行。


几天前,地平线正式发布了最新的第三代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征程5。

征程5芯片的单颗AI算力最高可达128 TOPS,支持16路200万像素或4路800万像素的高清视频输入,还可支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而且还可以把4颗或8颗征程5芯片组成Matrix® 5中央计算平台,最高可以实现1024 TOPS的AI算力。

从这个角度看,由征程5芯片组成的Matrix® 5计算平台,在性能方面似乎已经与搭载4颗英伟达Orin芯片的蔚来ADAM超算平台不相伯仲了。


由于性能出色,而且地平线一再强调不会捆绑硬件和算法,允许和支持主机厂通过自研算法实现差异化,所以就在发布会上,上汽,江汽、理想、比亚迪、哪吒、岚图等车企,就已经宣布和地平线达成征程5的意向合作。上汽集团更是明确表示,新一代的荣威RX5将会首发搭载征程5芯片。

有意思的是,地平线同时也发布了一些关于研发下一代高级别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信息。而在罗列出来的信息中可以见到,“降低对高精地图和V2X的依赖”、“以多视觉传感器为主,选配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成为了研发的目标之一。

难道地平线也开始觉得,马斯克一直强调和坚持的视觉感知路线,才是未来自动驾驶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不管怎么说,看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以及智能芯片技术方面如此进步神速,我有时候觉得,传说中的“弯道超车”或许有一天真的能实现。大家觉得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