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1996年最老式空调窗机(格力老式柜机空调图解)

格力1996年最老式空调窗机(格力老式柜机空调图解)

首页家电维修空调更新时间:2021-12-12 21:53:59

上几天格力电器迎来了30岁的生日

11月18日,是格力电器成立30周年纪念日,对外发布了《格力而立之年:三十年磨剑擦亮“中国造”》一文,讲述了这30年间,格力电器从一个年产窗机不足2万台、净资产不足千万元的空调小厂,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的全球型工业集团的过程。以及凭借自主技术创新,格力改写了全球空调产业的格局,对外擦亮了“中国造”的招牌。

1991年,年轻的珠海经济特区刚刚走过11个年头。在珠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珠海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属下的冠雄塑胶厂与海利空调器厂正式合并,更名为格力空调器厂。

当年11月18日,新厂一期工程开工奠基。这一天,由此被视为格力电器的诞生日。

从1991年到2021年,30年,说长不长,掌门之位都仅仅只留下两个名字——朱江洪与董明珠;30年,说短更不短,从默默无闻的空调小厂到屹立潮头的全球知名企业,格力电器的发展有太多曲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制造进化史。

朱董联手披荆斩棘,朱江洪的名字,不能被抹去。

时间回到1988年,43岁的朱江洪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厂长之位辞职,回到家乡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工业公司总经理。从一家有声有色的机械厂到一家连发工资都困难的塑胶厂,朱江洪的处境不容乐观。但次年,他便成功让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小厂扭亏为盈。随后,又一块烫手山芋甩过来,朱江洪同时接下了海利空调厂的摊子。

1991年11月,冠雄塑胶和海利空调合并组建格力电器,朱江洪顺理成章出任总经理。此时的格力,只有一条落后十年的生产线,年产能仅两万台,与风头正劲的春兰、华宝不可同日而语。此后几年间,朱江洪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原有生产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但质量上来了,销售跟不上,也是个难题。而这,正是董明珠的强项。

董明珠的销售才能有目共睹。1992年,加入格力仅仅两年的她,在安徽的销售额就一举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她又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一年内个人销售额就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技术派”朱江洪下令,降低销售员的提成份额,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但此举却在格力内部引发了强烈震动,几十名销售骨干“集体辞职”,销售系统几近瘫痪。

关键时刻,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公司经营部部长。40岁的她,正式站到了朱江洪的身边。而在董事长朱江洪的一手提拔下,此后董明珠陆续从经营部部长一路升至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

一个低调内敛,一个高调张扬,“朱董配”逐渐传为业内佳话,格力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十年。

对内严把质量关:1995年,格力电器就率先成立了“筛选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进行严格检测,在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大力推行“零缺陷”工程,对质量的重视可谓国内企业之首。

对外大力推动营销变革:通过组建地区销售公司,格力逐步统一渠道管理并强化经销商利益绑定,开创了全新的家电销售模式。

1996年,格力电器的销售量首次超过老大哥春兰,并于同年登陆深交所。2005年,格力空调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销量攀升的背后,格力也开始摸索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中间,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

据记载,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到日本考察,看到日本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朱江洪提出,只要日方愿意提供变频多联空调技术,格力愿意在合作方式、市场资源分配等方面满足日方的要求,恳请与日本企业合作。尽管日本企业口头表示“以后再说”,但实际等来的却是“连散件也不卖”的无情回绝。

受到刺激之后,朱江洪回到国内,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了向变频多联技术的艰苦攻关。一年之后,格力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一拖多空调机组,不久还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2003年,格力还成立了首个研究院。

几年后,三家日本企业反过来跑格力求购技术,但这一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朱江洪。2012年,对于格力电器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格力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

这一年,家电行业进入存量阶段,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更加激烈。

2004年,朱江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要国有股一股独大。他的话激怒了格力集团,格力集团开始筹划卖掉格力电器。他们把矛头朝向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开利,作价9亿美元。很快,接盘者开利就进驻格力电器,展开最后的尽职调查。

董明珠在办公室像发狂的狮子般怒吼:“你们9亿就要把格力卖给开利,休想!”领导劝道:“给你年薪8000万就知足吧。”董明珠斜了一眼:“8亿年薪我也不会同意的。”

董明珠面对自己一手塑造的格力,充满不舍,在董事会上慷慨陈词:“开利给我开的这个年薪太有诱惑力,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收购就意味着格力的失败!没错,今天开利是世界500强,但是格力将会是明天的500强,给我20年时间就好了,我们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500强岂不是更好吗?”开利公司收购格力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这么简单,他们将来站稳中国市场之后,很可能进一步打压中国企业,格力很有可能只是第一步,一旦格力被收购,我们也将失去一个民族品牌,有多少民族企业就是这么毁掉的。

面对董明珠的言论,领导层根本不心动,收购这事就这样了,莫要再论。愤怒感充斥董明珠全身,她清楚地知道开利收购格力的意图,就是为了格力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方便他们打开中国市场,到时候为了防止格力死灰复燃,肯定会进行拆分。

可是没用,她那么拼,手里却只有0.74%的股份,正所谓人微言轻。董明珠死活不放弃,硬着头皮向上级层层汇报,终于阻止了此事。董明珠还跨过领导上报,最后在她的坚持下,终于算是保住了格力,而格力也正向董明珠保证的那样,在今天,成为了中国的民族品牌,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可以说,没有格力,就没有成长起来的董明珠,保全格力,或许也是董明珠对格力做出的回馈吧。今天的格力如她所愿,成为了世界500强,但愿董明珠可以继续带领格力走向世界。

这一年,朱江洪逼近60岁的退休大限,许多人认为,他很快退休。第二年4月份,酝酿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首批改制名单中,格力电器赫然在列。为了股改,珠海国资委向基金公司拜访时,许多基金经理都表达了希望朱江洪留任的声音。

喧嚣一时的“父子”之争,以朱江洪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而告终。

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在董事会换届选举中,上层空降的周少强以36.6%的得票率落选,董明珠接过朱江洪的大印,正式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周少强担任要职,而第二年就被网络爆出周少强在当地豪华会所公款消费23706元,一顿饭喝了12顿红酒后,周少强被停职调查。

格力自此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

而在前一年,董小姐刚获得了“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这也是唯一获得“2011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的女性

在格力,董小姐凭借努力与毅力,一步步的走上人生巅峰!董明珠,她是一个作风彪悍的女企业家,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长盛不衰的话题女王,同样也是一个脆弱、敏感的中国单身母亲。

这一年,为格力奋斗了24年的朱江洪,正式卸任董事长,格力真正进入董明珠时代。作为中国制造业少有的女性掌门人,董明珠个性鲜明,敢爱敢恨。除了无数次在公开场合炮轰同行,上任第二年,她便用一场与雷军的十亿赌局,让格力成了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第三年,她选择接替成龙,自己为格力代言。当董明珠的巨幅照片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公交车、户外屏之时,再也没有人能将她与格力分开。

这种独树一帜的作风,使得外界很难客观评价她的功与过。反感她的人,避之不及;认可她的人,又对其不吝溢美之词。反对者认为,董明珠的强势与专制,正一步步将格力拉向泥塘。

2013年起,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

如今,格力电器拥有空调行业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16个研究院、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1.6万名研发人员,都将成为其厚积薄发的源泉。

艰难的路未必不是正确的路。尤其是重金砸下的智能装备领域,更为格力未来开启了全新可能。

据格力此前透露,目前,其已面向市场实现了客户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智能装备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10多个领域的超百种规格产品。其中,工业机器人四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格力电器均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

2018年6月30日,朱江洪在广州参加一场活动时朱江洪在整个主题讲话分享企业管理经验中并未提到董明珠,但在观众提问环节中,朱江洪被问及如何看待格力电器2017年不分红,准备投资做芯片一事。对此,他表示,“芯片是这么好做的吗?确实来讲,按照目前格力的状况,除非后面还会采取什么措施,不然按照现在的状况,做芯片,最起码对我而言,我是没有太大的信心的。”

朱江洪表示,目前国内初级芯片一大把,很多企业可以做。问题是高级的芯片,在中国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出来。因为真正懂芯片的人非常非常少。“我曾经到过日本考察,芯片不是一般企业能做,这涉及到人才问题、经验积累问题。大家都在说做芯片,但我估计最后真正能做成的没几个。”

朱江洪说,空调主芯片是非常高级的芯片,一般都是依赖进口。“现在要做芯片,一定要积累,这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年两年的事。按照目前格力的状况,除非后面还会采取什么措施,不然按照现在的状况,做芯片,最起码对我而言,我是没有太大的信心的。朱江洪表示,目前国内初级芯片一大把,很多企业可以做。问题是高级的芯片,在中国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出来。因为真正懂芯片的人非常非常少朱江洪坦言,如果他继续执掌格力,应该不会让格力造手机、造汽车。因为当年空调行业老大春兰就是败于多元化,才成就今天格力空调崛起的机会。

他在书中写道,当年格力还是一棵小树时,中国空调业的霸主是春兰。结果春兰折腾起多元化,先后涉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汽车等业务,主业营收随后直线下滑。就在朱江洪退休的2012年,格力电器凭借空调一项主业营收突破千亿元。虽然朱江洪没有公开批评格力电器的多元化,却从一个侧面表达对于董明珠当前正在推动格力多元化转型的不认同。

关于朱总对于格力贡献的功劳功不可没的贡献,就是说没有朱总提拔董明珠就是没有今天董明珠的成就,也没有格力现在的辉煌。但朱总的过也存在有的,朱董组合确实创造了格力的辉煌,但是朱江洪喜欢搞关系,这让董明珠非常不喜欢,2012年朱江洪离任,董明珠接任董事长,在多个场合,董明珠表示“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但朋友、熟人关系特别多,首先以最高领导为代表。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后台,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很明显就是在宣布格力的朱江洪时代结束了,董明珠时代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后面朱总在12年退休后卖出持有的格力股票。

对于这位前领导,也是自己的伯乐的贵人,董明珠出奇地没有做出回应,在董明珠的时代,这种“沉默”,很不寻常,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老董确实觉得朱江洪书里说的有点道理,自己不好反驳;第二种就是董明珠觉得和一个退休了快十年的人争执,没有意义。

但不论如何,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没有朱江洪,董明珠的性格也能成大事;没有董明珠,格力还真的未必有今天的成绩。格力现在的辉煌离不开朱江洪时代奠定的坚实根基和他的远见卓识;格力的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现任领导人正在推进的各项变革。但是我们需要对这位格力老贡献者致以最深的敬意。“冲突感”经常出现在朱江洪与董明珠的日常沟通中。对于同一问题,二人的语气、语义很不同,甚至“吵架”。“即使在副总们面前,我们也吵。主要是为了一些大的决策,有些人员任免问题。”朱江洪直言不讳。据说,格力的竞争对手私下里最巴望朱董二人吵架、不和,或者有人离开。然而,除了年龄问题朱江洪快要正常退休的消息之外,这些年来,格力并没有任何朱董二人不和的传闻。朱江洪和董明珠一刚一柔,一张一弛, 带领格力稳健高速发展。

刚刚上几天18日格力总部举行了格力三十周年活动。

微信朋友圈和投资论坛上流传的11月18日晚,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迎来76岁生日。祝朱总生日快乐。在这特殊的一天,格力电器全国各地多位经销商齐聚珠海,为朱江洪庆生。格力电器旧部在珠海为格力电器前董事长朱江洪庆祝生日的照片,徐自发为图中左四,朱江洪、黄辉、望靖东、胡文丰分别为图左五、左六、左三、左七。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不仅是朱江洪生日,还是格力电器成立30周年纪念日,也是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上市(1996年11月18日)25年纪念日。

2020年8月,格力电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离职。黄辉2021年2月19日因个人原因向格力电器董事会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黄辉不再担任格力电器任何职务。胡文丰之前任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时曾分管销售,并兼任晶弘冰箱公司的董事长,晶弘冰箱原来先在格力经销商体系孵化,后来被格力电器收购入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原执行总裁黄辉、原总裁助理胡文丰、原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等加盟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目前黄辉、胡文丰等离开格力后与格力已无关系。

朱江洪左右两边分别站着徐自发和黄辉,黄辉身边是胡文丰,去年辞职的原格力电器董事、副总裁兼董秘望靖东也在一起。据说原格力空调代理商大户徐自发,拉上格力电器旧部黄辉等人,借飞利浦空调的旗号。


格力电器老将、原执行总裁黄辉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董事长,全面负责研发及大小事务;格力电器原总裁助理胡文丰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的总裁,兼管销售;格力电器原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任副总裁;甚至还有董明珠秘书刘乙蓉也已加盟,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市场部部长一职。但是这几个人都是朱江洪提拔的人。

前段时间很多人借机将其搬出攻击董小姐,竞争对手那边的朋友又推波助澜,左右摇摆的大V也煽风点火,很是热闹。2017年,朱江洪自传风波之后,就总被搬出来,或在各种场合,成为各路人士诟病格力、攻击董小姐的工具。

11月18日,格力电器珠海总部举行以“格力三十 正澎湃”为主题的30周年庆祝活动,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用一句“不忘初心”总结格力电器过去的30年,她表示“时刻反思”这一好的习惯伴着她走过格力电器的前30年,又用一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达自己对格力下一个30年的期望与要求。“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谈及接下来格力产品的创新,我们的研发团队掌握核心科技,未来将持续发力,迅速实现技术升级,争取为消费者、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

如今在格力有1.6万名和张治平一样的技术研发人员,他们有足够宽广的平台和机会去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在格力,人才培养是格力人才工作的核心。如今格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卓越的“选、育、用、留”人才培养机制,并在人才、平台、机制、经费四个方面推行人才“自主培养、全员培养”,经费“按需投入、上不封顶”等政策,将企业自身打造为中国制造业里的人才高地,为员工的成长成才提供“孵化器”。

“回望来时路固然重要,但站在新30年的起点上更要展望未来,都说三十而立,希望未来格力电器能够继续秉持脚踏实地的初心,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多年来,格力始终围绕着“创新”、“核心技术”、“精品”这几个字打造产品、塑造品牌。一步一个台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描绘中国制作的进阶之路。

“做人才储备,是因为企业发展所需”在董明珠眼中,没有人才,一切归零,人才是企业的根基。“在过去的30年,格力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同时为未来的30年打造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董明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30年中走进格力的所有人,都将是格力未来的贡献者,我们要尽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格力三十周年活动采访上董明珠她说,未来30年,我希望格力仍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我们希望能让全世界对格力品牌和中国制造产生更深入的认知,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格力始终致力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使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