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面包机(家庭小型面包机怎样加工)

小作坊面包机(家庭小型面包机怎样加工)

首页家电维修面包机更新时间:2022-04-08 07:44:14

展览:马克·奎恩:皮相之下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19.3.8—2019.5.1

歧路之园 2019

1917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国际现代艺术展上,法国人马塞尔·杜尚搬了一个男用小便器到现场,结果当然是被拒出展。这个被杜尚命名为《泉》的作品原件,虽然被当场作为废物丢弃,但却为所有未来的艺术家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于是,才有了今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B展厅里的临时面包作坊,艺术家马克·奎恩将烤面包机搬到展厅,邀请现场观众在面团上翻印出自己的一只手,再送入烤箱烘焙,新鲜出炉后安置到墙壁上,与其他人的面包手一起,成为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

此作的灵感来自《圣经》。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这一定深深地触动了马克·奎恩。早在1991年,他创作了一尊特别的雕像。雕塑材料取自他自己身体内部,那是十品脱的鲜血,经过数个月的抽取与存储,再集中一次性地翻模,塑造出自己的头颅形象。这件名为《自我》的雕像,立即引发世人的惊叹,其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原材料取自真实的生命个体。这种创作材料的萃取方式具有极大的宗教隐喻性,因为血液本身正好承载了全部的生命密码,代表生命诞生的全部意义。

自我 1991

自我 2011

马克·奎恩还用铸铜的办法翻制了一个高约三米的巨大“面包手”,树立在展厅中央。这个名为《图腾》的庞然大物,向观众表达了命运天定的隐喻。而他的“迷宫”系列绘画和雕塑作品,则利用了人身体上另一个最常见的部位——手指,将某一个人的指纹拷贝放大,以冷压硅和丙烯制作成一系列卵形布面油画和铜质浮雕。艺术家正是通过放大的指纹形象提醒观众:个体身份原来早已存在于自身,就在一枚小小的指纹之中。

图腾 2019

如果说古典艺术家以肖像的形式记录下一个人的生命外表特征,那么在当代,艺术家借助科技手段,将指纹当作DNA的外化形式呈现出来。这不由得引人深思个体身份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迷宫》的主题,生动地点明了身份的不可知性。当观看者的眼睛在巨大的指纹纹路上游走时,时间也参与其中,不禁自问:每个人在生活中是否常常迷失在这种寻找与确立身份的过程之中?马克·奎恩借此探问:“我们能不能真正了解自己以及他人?”

彩色迷宫 2012

纵览整个展览,不难发现,当代艺术的定义在马克·奎恩的每一个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代艺术超越了人类以往对艺术的所有界定。它凭借对来自生命本体的直觉和反思,借用无处不在的物质材料,结合现代科技,表达出对当下人类生存状况和生命本质的追问。

我们与星星的化学构造并无二致 2017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时举行的三个艺术展的作品,构成了极强的内在逻辑性。意大利雕塑家布鲁诺·瓦尔波特如同一位勤勤恳恳的木匠,从森林中背回亲手伐下的原木,静静地坐在小小的工作室里,心无旁骛地雕刻着他的木头人,无论春夏与秋冬。没有这样的艺术家,艺术的源头便会枯竭。一切艺术的起点都须回到材料,回到那块木头,因为那里有生命在生长、流动。瓦尔波特的使命就是以古老的方式把这动人的生命显现给世人。而英国73岁的女画家玛吉·汉布林像一位精神治疗师,她的病人只有一个——她自己。她用绘制海浪的方式摆脱了孤独,治愈了自己。而同样是英国艺术家的马克·奎恩,仿佛一位魔术师,点石成金,借助不同的材料向我们不断发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文|王建南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官方网站

德•西卡:“三屉馒头”的寓言诗人

无休止的纠缠就是爱情的模样

“残忍的描写是不能省略的” :一位纳粹后代的“问罪”

里里奥姆:110年前的浪荡游魂,如今能否步入天堂

《哈利·波特》《白夜行》《冰与火之歌》都改成了中国评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