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膜,用开水逐一涮一下碗筷……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其实是公众对套装消毒餐具卫生的担忧。
套装消毒餐具很常见,近年广东各地市的卫生监督部门每年都会定期公布关于套装消毒餐饮具抽查结果。本月初,顺德区卫生监督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当地的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抽检结果。结果很令人吃惊,不合格单位占比达69.2%,存在大肠菌群、洗涤剂超标,感官不及格等。
顺德的抽检结果并不是“唯一”,查阅广东省近年来各地公布的抽检结果不难发现,“不合格”的信息年年有。餐具卫生不合格必然会带来健康风险,更何况套装消毒餐具的费用是由食客“埋单”。那么,消费者常用的“涮烫”方式又有用吗?专家指出,一些病菌如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会死亡,但有一些细菌则在100度依然可能存活。
抽 查
套装消毒餐饮具抽检“不及格”很常见
近期,顺德卫监所公布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套装消毒餐具抽查结果。官方公布的结果显示,13家餐饮具消毒单位的抽查后,发现9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69.2%。不合格的原因是骨碟、筷子、碗、杯等存在感官上的不干净,甚至检测出大肠菌群、合成洗涤剂等。
记者了解到,套装消毒餐具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是各地方卫生监督机构每年的“例牌”工作。不合格单位被卫生部门通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查阅官网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在2011年起,每年对不合格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向公众通报,当年的不合格率为16%,不合格原因一致为大肠菌群超标。2012年,这一抽查结果不合格率为24.4%;2014年的不合格率为10.7%;2016年的不合格率则为11.11%。
在深圳,2017年的抽查结果亦显示,合格单位24家,合格率为88.9%。其不合格的项目也是大肠菌群、合成洗涤剂超标。同样在东莞,已公布的去年上半年抽查结果显示,抽检40家单位,合格率只有72.5%。
然而,这些结果仅是卫生监督单位对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且正常运营的餐饮具消毒服务单位的抽查。对于无照经营的企业,其卫生合格情况,更是不得而知。
分析
设备工作不稳定,影响消毒效果
据了解,顺德抽检的集中消毒单位主要是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或清洗消毒烘干包装一体机生产线,俗称自动洗碗机。而卫生部门提倡的消毒方式是热力消毒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用消毒柜,工作原理一般为高温、臭氧和紫外线杀菌因子相结合。
广东省卫计委卫监处表示,根据全省上报的情况,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单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所采用的热力消毒设备工作温度不稳定,导致消毒效果不稳定。另外,不合格原因也包括餐具外包装上标注的内容不全,部分单位消毒后独立包装的餐具未标注消毒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顺德区卫生监督所医疗消毒卫生监督股候股长向记者表示,按要求,消毒企业的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的工艺流程均合理布局,一环扣一环,每环的操作人员卫生把控不到位,也会直接污染餐具。
延伸
检测并未涵盖消化道传播病毒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作业场所,清洗消毒设备或者设施,生产用水和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餐具、饮具的出厂检验和餐具、饮具的包装标识。
对于套装消毒餐具,根据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会检测碗、碟、杯、勺等用品,而检测的项目则包括感官、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烷基(苯)磺酸钠、游离性余氯等。记者查阅多地公布的不合格检测结果,不难发现看似洁白的碗碟中却藏着不少“危机”。粗略统计已公布的不合格项目,其中感官、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洗涤剂不合格是最常见的。
广东省卫计委卫生监督处表示,规定大肠菌群为不得检出项目,若在消毒后的餐具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有可能导致腹泻发生;使用化学消毒方式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消毒后的餐具存在余氯残留超标的,长期摄入有可能对人体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的检测项目,其中没有病毒检测项目。而甲肝、戊肝等,甲、戊肝通过甲、戊肝病毒感染引起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不洁餐具传染。
数据
套装消毒餐具服务单位抽查
顺德(今年上半年)
不合格率69.2%
深圳(2017)
不合格率11.1%
东莞(2017上半年)
不合格率27.5%
广州
2011 不合格率16%
2012 不合格率24.4%
2014 不合格率10.7%
2016 不合格率11.11%
常见不合格项目
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洗涤剂不合格及感官不洁
原因
热力消毒设备工作温度不稳定
操作人员卫生把控不到位,直接污染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