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家用吸尘器(老式吸尘器还有人用吗)

十年前的家用吸尘器(老式吸尘器还有人用吗)

首页家电维修吸尘器更新时间:2022-01-21 12:19:15

各位好,我家是玲玲静静买,近期着手为新家挑选一款无线吸尘器。综合考量,选了推出一年多反响不错,价格优势明显的追觅V12手持无线吸尘器。东西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

我家和父母家是戴森V6和V8的用户,戴森再往后的款式,没有多研究(一是老机器没坏,二是价格我真下不去手)。我不会说戴森不好,但如果有价格更好,性能不差,品质也不错的无线吸尘器能成为戴森的平价替代选择,我绝对接受!但前提是它必须足够好。追觅V12历经一年的市场考验后,价格进一步下探,我8月初1799元好价时入手。近半月体验后,我想说,真香!

一、开箱

吸尘器的配件太多,测起来略麻烦,这是之前我不爱写吸尘器文的原因。而追觅V12的配件,更多……

包装很严实,双层防磕碰。内包装素黑的风格还是很大气的。

内部包装更夸张,各种零部件分散在不同形状的小纸盒里,严丝合缝的嵌在一起。感觉这种包装方式都应该是花钱找人设计的。

全家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主机、水箱(带拖布)、替换拖布、延伸软管、底部转换头、窄缝照明吸头、充电收纳二合一支架(含螺丝、膨胀管、定位贴)、便捷操作指南、软绒滚刷吸头、电动除螨刷、除尘软毛刷、二合一毛刷、电源适配器、说明书、金属连接杆。

先介绍我觉得新鲜的配件。

有个水箱,跟地面吸尘的软绒滚刷吸头靠磁吸连接。用开关手动控制水箱渗水。随机带两条拖布。

开关控制的是底部的透气孔,靠滚珠控制渗水与否。从中间的两个渗水孔(有滤芯)出水蘸湿拖布。

窄缝吸头本是无线吸尘器的标配,但追觅V12的带照明灯,这点就特殊了。

底部转换头,帮助让吸头更好的深入到床底、沙发等低矮家具的底部,并不耽误刷头的电驱动。

延伸软管,方便延长吸头和变换角度,可惜不兼顾电驱动。

常规配件中,软绒滚刷吸头主要负责地面清洁。

滚刷可徒手拆卸,便于清洁。

除螨刷头底部前端的透明架,有45°左右的活动范围,增加了灵活性。但需要用硬币从侧面开盖,抽出滚刷清理刷头,这点略复古。

金属连接杆支持电驱动,配合软绒滚刷吸头、除螨刷头和窄缝照明吸头用。

二合一毛刷和除尘软毛刷常规配置,不多说。

电源适配器,线挺长。

充电收纳二合一支架,比家里的老戴森多了左右和下面3个收纳口。需要钉在墙上或挂在洞洞板上。

最后看下主机,曜岩黑的配色还是挺亮堂的。跟戴森V8之前的外观是有点像,但内部结构不一样。

正常握持时,食指握在开关处。

最后面有个显示屏,除了显示工作状态,电量等信息外,增加了两个按键丰富功能,后面细说。下面是充电口。

左侧底部3个点点是电池LED状态指示灯,亮灯的数量表示剩余电量。最下面还有个扬声器。

尘桶底部前端黑色的按键是释放按钮,按下后尘桶自动开盖。倾倒垃圾不粘手。

旋转可取下旋风系统组件(12锥旋风离尘系统)。可水洗。但必须晾晒24小时以上才可装回使用。

旋风系统组件总体上是向上抽气的,追觅V12在旋风系统上方加了一个滤芯,避免扬尘二次污染。

同样可水洗,也同样要求阳光下晾晒至少24小时。

底部有产品信息贴。550W的额定功率和3000mAH的电池容量都是亮点。

二、性能强悍,不惧行业标杆

追觅2015年成立以来,专攻智能清洁家电。品牌专注技术研发和积累,在高速数字马达、多锥旋风分离技术等方面拥有一系列发明技术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经过高速吹风机和几代吸尘器的检验,

到了V12,追觅依托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精密制造3大技术,稳定的将上一代V11的Space 4.0马达升级到Space 5.0高速马达,将转速从12.5万转提升到15万转/分钟。给V12带来了185AW的吸力和27000Pa真空度,额定功率也提升至550W。达到了戴森V11的水平,绝对属于无线吸尘器的第一梯队,作为家用吸尘器足够用。

(图片引自知乎答主 感冒灵不灵)

另外,追觅V12优化了风路,采用12锥旋风离尘系统,依靠空气动力实现高达99.67%的尘气分离效率,滤芯不容易被大颗粒灰尘堵塞,畅通的风道带来更高的效能,释放最大吸力,降低滤芯负荷,做到了吸力和续航的兼顾。同时,可大大减缓吸力衰竭的速度。

各路技术指标引用完,一个实验直观展示追觅V12的吸力。

我的理科不好,弄不清185AW的吸力到底能吸起来多重的东西,家里有啥用啥,简陋的试了一下。

超强挡能吸起来1整盒1.12公斤的软水盐。

强劲挡吸得起来750克(0.75公斤)的1盒洗碗液。

看图上东西吸了一会都掉下来,这是因为"风道堵塞"触发了机身保护机制,吸力瞬间降低的缘故。

条件有限,娱乐测试,估计不能代表追觅V12吸力的极限值。就仅供参考吧。

至于吸尘的效果实验,我懒得做了,这吸力,啥灰吸不上来啊!? 但切记,不能吸液体,也不能石灰、水泥、石膏粉、壁炉灰、灰烬、大量面粉、碳粉等,更不能吸冒烟物品和燃烧物。这是高速吸尘器、一般家用吸尘器都强调的注意事项,为了保护内部管理和气旋组件。

另外,8重技术共同作用,尽可能的压低了噪音。

实测,在追觅V12运行时,在1.5米左右的高度,在低于耳朵,距机身很近的情况下,3个挡位的噪音值如下。我觉得还行。

另外,吸力强大并没有牺牲续航,V12采用3000mAh大容量电池组,结合智能供电管理系统和高效的风路设计。官方给出的

不同吸头、不同模式的续航时间如下。

持久模式下,非电驱动吸头的续航时间能到90分钟,电驱动吸头50-55分钟,超强模式能坚持10分钟。即便是大户型,也不必担心清洁中途断电的问题。

三、操作便捷,有更多人性化小设计

一是LED显示屏直观交互。机身后面的显示屏能够直观显示工作模式、电量、故障警告和耗材更新等信息。

剩余电量20%是个临界点,当下图中的蓝色环变成红色时,说明电量不足20%,这时建议去充电了。还是比左侧3个电量指示灯直观好看一些的。

二是两个按键操作便利。按下面的按键,可切换清洁模式,持久、强劲、超强3个挡位。男性手大的可以握持机器后,单手调节,女性或手小的朋友就得一手握机,用另一只手按了。

上面的锁头按键,负责电子锁和重置滤芯。

短按可进入或退出锁定连续工作模式。长按1.5秒可进入重置滤芯的页面。

连续工作模式展开点说,家里的老戴森,需要在工作时始终按着开关键,时间长会累手。追觅V12用这一个小按键给用户提供了两种选择,可以按过去的习惯一直按着纽吸,也可以开启连续工作模式后,不用一直勾着食指。这就是第三个人性化小设计。

四是电驱吸头转向灵活,用起来省力。追觅V12连上电驱动吸头后,有助力作用,加上吸头转向灵活,用起来很省劲,可以覆盖到很大的面积。

当然,不粘手倾倒尘盒垃圾,自带收纳挂架,这些都算人性化设计,但其他品牌也有,我就不多介绍了。

四、多吸头适合有娃或养宠家庭,哪里有垃圾吸哪里

来吧,展示! 追觅V12的多吸头到底能干啥,都有啥适用场景?我觉得是有娃家庭和养宠家庭的福音。

底部转换头和延伸软管是两个看着鸡肋但实际非常有用的配件。

正常用软绒滚刷吸头清洁地面时,遇到一些沙发、凳子、床下时受角度限制不容易吸到。过去我会蹲着或趴在地上吸。

有了底部转换头后,人站着呢,腰没弯,吸尘器却下去了,能吸到低矮处的地方了。

再跟各位分享下我的血泪经验。因为最开始不习惯用这个底部转接头。最近清洁衣柜上方灰尘时,我直接用的软绒滚刷吸头,结果由于高度和角度限制,能吸的时候,机器已经顶到了棚顶,我却全然不知,结果棚顶划出了长长的划痕,机器也被磨掉了一小块漆(这给我心疼的 )。

其实,用上底部转换口,角度就够了。

延伸软管,可以改变机器使用时的角度,适合清洁抽屉、车辆缝隙等别扭角度的位置。

机身相对轻巧,女性也能抬得动,二合一毛刷配上金属连接管,上至棚顶,下到地面的小空间都可以清洁。

除尘软毛刷是清洁鼠标屏幕、键盘、百叶窗、灯罩等脆弱、易碎东西的好手。

电动除螨刷正常吸床被、凳子等。

45°可转换的集尘口,可以让清洁过程变得更省力,不必频频变化位置或长时间抬起手臂。

窄缝照明吸头,亮点是照明。正适合缝隙使用。

水箱连接软绒滚刷吸头,单次推行,即可完成吸尘和拖地两项工序。但注意不建议在超强挡使用水箱,怕吸进去水。另外,个人觉得带水箱后,就不建议回拉了,还是一路向前的推行吧。

由于追觅V12准备拿回自己新家用,就不再父母家墙上安装固定收纳支架了,展示下收纳能力,机身 3个吸头。我准备选常用的3个吸头,然后挂在新家洞洞板上。

五、总结

我妈说V12比她家戴森V8ab的机器用起来轻巧省劲。

先说发现的疑惑点和改进建议

1、软绒滚刷吸头为了连接水箱而有磁力,偶然发现部分小的金属物体会吸在刷头上,没进入吸尘器尘盒内。

我没法判断这是不是好事,因为毕竟是没让尖锐金属进入集尘管道里,但也确实没吸走啊!?

2、我妈反馈窄缝照明吸头前端开孔较多,明显影响了吸力。

3、各吸头总体上连接顺畅,但底部转换头和延伸软管相对差一点,有时需要推拉或拽一下,才能“咔哒”的卡住。

4、水箱的出水量和出水方式太佛系了……可以再精致点。

优点:

1、性能怪兽,绝对够用。Space 5.0高速马达,15万转/分钟的转速,185AW的吸力,27000Pa真空度,550W额定功率,这些数据,太强了。

2、多吸头的配置有针对性,使用频率高,适合养娃和养宠家庭。

3、LED屏幕给了更好、更直观的交互平台。

4、可选“连续工作”模式比较实用。

5、整机轻便、女性长时间使用不累。

6、价格是真诱人啊!

最后一句话,如果再有亲属朋友啥的问我什么吸尘器好,我会让他们在看戴森之前,先看看追觅V12!

全文完,我家是玲玲静静买,感谢观看。

期待您的关注和三连支持!下次再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