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开锁换锁一般多久出师(开锁换锁能自学吗)

学开锁换锁一般多久出师(开锁换锁能自学吗)

首页家庭维修开锁换锁更新时间:2022-02-01 12:48:17

古代人的一生离不开木制品。因此木匠在古代是一向比较重要的职业,由于木工没有三到五年是学不成的,所以大家对木匠比较尊重,往往在称呼后面加上个“师傅”二字。

一、古时木匠的学徒历程

在木艺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所以在过去,学木匠手艺一般是“三年零一节”出师,所谓“三年零一节”就是满三年之后,再逢到一个年节日,这手艺就算学成了。

在民国以前,学做木匠活儿的老规矩是经人说合,写出门生贴,立下3年出师的规矩,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向老师作揖磕头行拜师礼。

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杂活儿,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刃、锉锯,干上一年左右,师傅才叫跟着学推刨子、凿眼等下手活儿。以后逐步捉锛、抡斧、打线、开料。

学徒期间,师傅对徒弟管教很严,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锯跑了线,砍斧过了头,脾气坏的老师常常劈脸给徒弟一巴掌。有的门生贴上就写着,老师失手打伤了徒弟,出事不许计较。

木匠学徒三年,耳闻目睹了木匠施业的过程,学会了所有工具的使用,学会了许多木活的制作技能,明白了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道理,为满师后独立开业打下了基础,但是,要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徒满师,叫出师,对师傅来说,叫出徒。学徒满师后,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师作,在师傅的统带下,过安定的日子,可免四处奔波,独自张罗开业的烦恼。但是,有得必有失,在工钱收入上,往往被师傅“糊涂”去若干。这对于苦熬了三年零一节,满师后打算成家立业的人,难免不生怨气,情绪和言语中又不能表露出不满,不敢怒也不敢言。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条路,是满师后马上离开师作,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万事开头难,徒弟技术真的过硬,才可能成功。而如果徒弟技术马马虎虎,那么他的木匠事业可能也就此夭折了。毕竟在过去,木匠是流动小作坊式的自由劳动者,走村串乡为雇主服务,为在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特别重视个人在民众中的名声。他们对雇主非常负责,工作尽心。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借重雇主的口碑。

因此,有些徒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出徒后会选择第一条路,继续留在师傅那里做两年。在这两年,师傅会自徒弟发工钱,但是工钱一般很少。实际上,这两年还是学徒,一直把全部手艺学熟学精之后再出师。

学满五年离开师傅,就可以说是真正的木匠了,不过离师傅还是有些差距。有句俗话说“木匠好学,斜眼难凿”。学木工技术,关键是凿眼。所以师傅们都会留一手,很少将凿眼的技术传于徒弟。民间有“祖传木匠本领高”的说法,就是说凿眼的功夫代代相传。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木匠大师,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慢慢摸索,但凡是高水平的木匠,那都是干到老学到老的。

二、木匠学徒要讲“三勤”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拜了师,这只是跨进了行业门槛,至于能学到多少本领,全靠徒弟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传艺,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物展示,并辅以口授。学徒者应能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模仿,领悟到技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了做方凳,就应能试着做方桌,就应能做其他方形物件。

学徒三年,不可能对各种木器活儿都有实践机会,关键在于要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善于使用结构原理,并广泛用于形不同但理同的家具中。所以,当徒弟除了要守规矩,还要讲“三勤”,就是眼勤、手勤、腿勤,做不好挨师傅打是常有的事。

以前,大徒弟会对小徒弟说这样一句话:“要想会,跟师傅睡”。只有常和师傅在一起,一起干活,一起生活,关系上成为师傅家庭中的一员,感情上达到亲如父子的程度,师傅传艺自然会尽心尽力。有不少需用“意”传的道理,有时就含在师傅的“闲话”里,常在左右,能从师傅的话语中悟出很多东西。

木匠学徒不能说很苦,但确实很累。徒弟要勤快。早上必须早早起床,先收拾好自己的事。待师傅起床后,给师傅倒尿壶,打洗脸水是必干的活,然后干些杂活。等师傅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即与师傅一起去雇主家。早出晚归是木匠生活的真实写照。若路途较远,干脆就住在雇主家。不论住在哪里,晚上徒弟都要为师傅打洗脸水,倒洗脚水,伺候师傅上床休息了,自己才能休息。总之,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没有闲暇功夫。

尽管如此,师傅稍不如意,就说个故事挖苦徒弟:有一个学徒的站在门外冲屋里喊:“师傅,我学徒来了。”师傅在屋里问:“你想学什么呀?”学徒说:“我想学懒。”“进屋来学吧。”“没人撩门帘,我怎么进屋呀?”“不用进来了,你已经学会懒了。” 这样的故事肯定是杜撰的,言下之意是徒弟还不够勤快。 到了解放以后,木匠大多只在雇主家吃中午一餐,学徒也不再长住师傅家。

三、木匠学徒要记口决

在古代,木工大多数缺乏数学知识,有经验的木工师傅就把一些手工木制工艺编制一些口诀,所以,以前做木工,都很讲究口诀。这些口诀通常会成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师的“家传绝技”。而这些口诀,没有师傅的讲解,一般人看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比如说:制作木凳的口诀是“八分一,四寸五”,其表达含义可以用上面这张图来表达说明。可以看出这个凳子登面木板的厚度为八分(0.8寸),差墨是一分(0.1寸)。登面到下面横方的距离是4寸,则相应的差墨就是五分(0.5寸)。

很多时候,一些木工在木板厚度和木方间距发生变化时,就不会做了,这就是死记口诀的缘故。木匠制作工件种类繁多,现状各异,需要记忆的口诀也就数量繁多复杂,因而许多学徒跟师傅学徒三年不得出师。

四、传统木匠学徒的基本工

跟着师傅学木工手艺,学的就是:“刮、砍、凿、剌”四项基本功,而学习这些基本功就必要学会使用各种功能的木工工具。这些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刃口,木工在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例如锯割、刨削、斧劈时,都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脚的姿势正确。以下是身为一名传统木匠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操作:

1、“凿”的操作方法

凿子是木工打眼的主要工具。使用时把需要凿眼的几根木方并排放齐,需要凿眼的下面用木方垫平,可以放到坚实的地上,也可以放到案子或条凳上。

操作方法:凿眼前应先划好眼的墨线,木料放在垫木或工作凳上,打眼的面向上,人可坐在木料上面,如果木料短小,可以用脚踏牢。打眼时,左手紧握凿柄,将凿刃放在靠近身边的横线附近(约离横线3—5mm),凿刃斜面向外。凿要拿垂直,用斧或锤着力地敲击凿顶,使凿刃垂直进入木料内,这时木料纤维被切断,再拔出凿子,把凿子移前一些斜向打一下,将木屑从孔中剔出。以后就如此反复打凿及剔出木屑,当凿到另一条线附近时,要把凿子反转过来,凿子垂直打下,剔出木屑。当孔深凿到木料厚度一半时,再修凿前后壁,但两根横线应留在木料上不要凿去。打全眼时(凿透孔),应先凿背面,到一半深,将木料翻身,从正面打凿,这样眼的四周不会产生撕裂现象。

2、“锯”的操作要点

锯是木工必备工具之一,主要用来开料,截料和开榫等。宽厚木板常用大锯,窄薄木料常用小锯;横截下料常用粗锯,榫头榫肩常用细锯,硬木和湿木要用料路大的锯子,软木和干燥的木材要用料路小的锯子。

操作要点:

1、框锯在使用前先用旋钮把锯条角度调整好,习惯上应与木架的平面成45°,用铰片将绷绳绞紧,使锯条绷直拉紧,开锯路时,右手紧握锯把,左手按在起始处,轻轻推拉几下。用力不要过大,锯割时不要左右歪扭,送锯时要重,提锯时要轻,推拉的节奏要均匀,快割锯完时应将被锯下的部分用手拿稳。用后要放松锯条,并挂在牢固的位置上。

2、使用横锯时,两只手的用力要均衡,防止向用力大的一侧跑锯,纠正偏口时,应缓慢纠偏,防止卡锯条或将锯条折断。

3、使用钢丝锯时,用力不可太猛,拉锯速度不可太快,以免将钢丝绷断。拉锯时,作业者的头部不许位于弓架上端,以免钢丝折断时弹伤面部。

3、“刨子”的基本功

木工用刨子要学习三法,即步法、手法、眼法,这三法是椎创的基本功。

1、步法:在刨削木料需要走动时,走动的基本方法可有以下几种:提步法、赃步法、跨步法、行走法。

提步法:适于—次能刨到头的木料,双脚的前后关系和步间距保持不变,只在蹬地使劲用力推刨时双脚有虚实的交替变化,同时有向前迈、向后退的连带关系。

缆步法:适于刨长料,在原地推刨的姿势上,先以右脚接近左脚跟并站稳,这时左脚迅速向前跨一步,落地站稳后,右脚再靠近左脚跟站稳,左脚再迅速向前跨一步。

跨步法:适于一创推到头的起线、截口等工作。在原地推刨姿势的基础上,右脚向左脚前跨过一步,此时刨推到头,右脚再马上向后蹬,回到原位。行走法适于刨长线、长槽、长经等,在原地推刨姿势的基础上,右脚跨过左脚落地站定时,左脚向前走一步,以此类推。推刨时,身体向前下方向要有一定的冲刺力。

2、手法。推刨时,可双手捏刨,也可单手握刨。

双手握刨时,双手食指压住刨身,两拇指同时压在刨刀后面的刨背的前身,刨到中间时,两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刨推到末端头时,两拇指紧压刨背的后身。创胺要始终乎贴材面运动,两手腕尽量向下压。手腕、肘、宙和身体的力量要全部集中于刨床上,手腕不可高吊,以防遇到节子时戳伤手指。

在刨敞倒棱、断面时,—股采用单手报刨,刨削断面时要先刨斜一面,然后再路面刨削,防止裂劈。

3、眼法。木料刨削后,是否方正平直,木板拼粘有无缝隙,是衡量木工刨削水平和眼力的重要标准。木工用眼力测定木料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 是看平面的纵长线,两边线同合则材面乎直,无翘曲,否则表示不平直。

二 是面对料的端部,用有限目测板平面的近身一端到另一端,看一看是否乎直、一般顺序是先二后。

4、“斧”的砍削要点

用斧子“砍削”是传统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头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难。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时代,斧子是木工的利器,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斧子的。老话说的“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让别人随便碰的。

操作要点:

1、砍削木料时落斧要准确,必须注视落斧位置,顺木纹方向砍削,手要掌握好落斧方向和用的大小。

2、以墨线为准,不要砍到墨线以内,并要注意留出刨光厚度。

3、砍削软格,用力不能过猛,要轻砍细削,用力过猛会使木料顺纹理撕裂。

4、在地面砍劈时,木料底下要垫上木块,以免损伤斧刃。圆木料平砍时,要将其放在木马架上或枕槽上,以资固定。

5、掌握划线的要领

下料划线有传承的工艺规范,选择材料、搭配材料和加工余量等方面可由下料划线得到正确体现。

划线要领:(1)划线的准确度,主要靠量具的正确运用。一是划线的工具,如尺子的规范,角尺和斜尺的角度正确。二是用笔的误差。即铅笔误差一般在0.25—0.3mm左右,传统技法一般讲究用前面下料划线中讲的划子。现在有的用划线刀,划线刀在一些角度结合时划线还是较为准确的。

(2)划线的准确度,还要靠划线的规范。正确的线形是工艺的前提,按线形加工的准确度,常常有工艺的规范要求。如刨料、锯料粗加工时,多为留线;锯料粗加工时可锯线或留线。又如刨料、凿榫眼和锯料细加工时,要根据结合部位的大小尺度讲究吃线和留线。

(3)正确运用吃线和留线的方法,是加工时去掉线合适还是留下线合适,这就是一线之差。一线之差可以保证家具结构的牢实,一线之差又可以造成家具结构的松动,质量不能保证。工匠在锯刨凿的加工中,运用吃线和留线的一线之差,来保证加工质量的准确度。

结 语

过去的木匠,因为匠作范围广,打造的东西种类多,内容庞杂,大量的手工操作,造就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技能。而现代木匠,对过去木匠的许多“讲究”不再讲究,大量的机械代替了传统手工作业,手工操作技能早已不能跟过去木匠相提并论。虽然,从事木业的仍大有人在,但他们已不是传统的“木匠”,他们是新生的或是由“木匠”演变成的现代型“木工”。当下,从事传统木业的木匠师傅们已渐渐失去了传业对象,许多代代相传的行业技能,由于被机械代替,逐渐被丢弃和遗忘。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