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后人修正的重要学说,它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其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 产生的。(P2)
2.归纳法: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P5)
3.系统:指彼此间 相互作用 、 相互依赖 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5)
4.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 个体 、 种群、 群落 、 生态系统 几部分(P6)
注意: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又是细胞层次;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5.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种群(P6)
6. 群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做群落。(P6)
7.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的整体。(P6)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P10)
4.细菌:细菌属于 原核 生物,它的细胞都有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核糖体 ,它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 染色体,但有环状 DNA分子 ,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 拟核 。(P11)
5. 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6.原核生物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
7.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体内的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生物与非生物、不同种生物之间元素含量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 。(P16)
2. 大量元素有:C、H、O、N、P、S、K、Ga、Mg微量元素有:Zn、Fe、B、Cu、Mo、Mn(P17)
3. 一般来说细胞内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H2O, 蛋白质 次之;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O , C 次之。(P17)
4.还原 糖与 斐林试剂作用,生成 砖红色 沉淀,使用该试剂必须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含有相邻两个肽键的物质,一般就记住双缩脲试剂检测 蛋白质出现 紫色反应。蛋白质变性后 能双缩脲试剂反应。(P18)
5.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CuSO4水浴温度为50-65℃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B 液0.01g/mlCuSO4(P18)
6. 苏丹III将脂肪染成 橘黄色,苏丹IV将脂肪染成 红 色,对花生子叶表面洗去残留染液时,使用 50%酒精 (蒸馏水/50%酒精)。蛋白质 属于(属于/不属于)系统, 不属于 (属于/不属于)生命系统。(P18)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1. 水:细胞中水有两种形式. (P21)
2.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P21)
3.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21)
4. 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构成重要化合物和细胞结构。(P21)
5. 无机盐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例: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实例: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个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Ca2+对于血液的凝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Ca2+,血液就不能凝固。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 HCO3-对于维持血液正常,pH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含Zn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有关。Co是维生素B12的必要成分,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3)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尤其对于植物吸收养分有重要作用 (P22)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 糖类是 主要 的能源物质。糖类是由C、H、O 三种元素构成。糖类大概可以分为单糖、二糖、 多糖几类。(P23)
2.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常见的单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P23)
3.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二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蔗糖(一分子果糖,一分子葡萄糖)、乳糖(一分子半乳糖, 一分子葡萄糖)(P24)
4.构成植物性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和动物性多糖---糖原的单体都是葡糖糖。糖原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肝脏 和 肌肉 中;动物血糖过低, 肝脏 中的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来补充。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主要参与构成植物的 细胞壁 。(P24)
5. 组成脂质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有P、N如:磷脂。脂质分子氧含量低于糖类、氢含量更高,所以相等质量的脂质比糖类储存更多的能量.(P27)
6.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它还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P26)
7. 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P27)
8.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P27)
9. 血液中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部分可以合成糖原 储存起来,还有富余可以转化成 脂肪和某些 氨基酸 。(P27)
第4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P28)
2. 蛋白质的功能:许多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称为结构蛋白;有些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信息传递),如胰岛素;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防御),如抗体。(P28)
3.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氨基酸约有21种,这类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种类由侧链基团(或R基)决定。(P29)
4.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30)
5.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也能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30)
6.脱水缩合: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叫作肽键(P30)
7.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P30)
8.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P30)
9. 蛋白质种类多样,与氨基酸的 种类、数目 、排列顺序,和肽链的折叠 、盘曲方式不同有关。(P31)
10.蛋白质变性指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等强烈理化因素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并不会破坏肽键。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更容易被蛋白酶接触而水解。(P32)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核酸的种类:核酸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类,真核生物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虽然组成DNA的核苷酸虽然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4种,但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人体内含有2类核酸,人的遗传物质是DNA,人体内有 8 种核苷酸, 4脱氧核苷种酸,5种含氮碱基;HIV病毒含1类核酸, 4 种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一般情况下,DNA由2 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1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P35)
3. 脱氧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35)
4.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骨架,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P36)
5.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了细胞生物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质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水与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主要功能。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与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P36)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也叫质膜。(P40)
2.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P40)
3.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4. 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P43)
5.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形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侧向移动的,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流动的。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分子,这些糖分子叫做糖被。糖被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P44)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1.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细胞器就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器的分离方法是差速离心法。(P47)
2.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P48)
3.内质网: 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此外,内质网还参与脂质的合成。(P48)
4.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P48)
5.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P48)
6.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P49)
7.核糖体:有的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生产“蛋白质机器” 。(P49)
8.液泡:主要存在在于植物细胞中,内部液体叫做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P49)
9.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P49)
10.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吞噬和杀死细菌和病毒。(P49)
11.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P50)
12.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P51)
13.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完成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在经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鼓出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不需要)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P52)
13.分泌蛋白的合成中高尔基体起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P52)
1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注意生物膜系统是针对一个真核细胞而言的不是针对个体)(P52)
15.生物膜系统作用: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P52)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P54)
2.细胞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6)
3. 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P56)
4.染色质:细胞核中有DNA,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P56)
5.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P56)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被动运输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P62)
2.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
3.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3)
4.发生质壁分离的充要条件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P65)
5.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P65)
6.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66)
7.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66)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 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69)
2.主动运输的作用: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P70)
3. 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薄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P71)
4.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P71)
5.胞吞和胞吐这两种方式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 能量,形成囊泡则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P72)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76)
2.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P78)
3.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称为自变量。(P78)
4.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P78)
5.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P78)
6.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78)
7.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P78)
8. 酶的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催化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9.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1)
10.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82)
11.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它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P82)
12.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转移到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上升。在100℃时酶已失去活性,将酶重新置于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不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P84)
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1.ATP:ATP是 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缩写,它的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代表 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 化学键,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 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P86)
2、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正常细胞来说,这种转化是时刻不停发生且处于 动态平衡 之中的。(P87)许多 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许多 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P89)
3、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_光合作用_和_呼吸作用_。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呼吸作用 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P90)
2.酵母菌呼吸方式检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兼性厌氧 菌,我们可以用 重铬酸钾 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人,若有酒精产生,则该溶液会由 橙 色变为 灰绿 色;可以用 澄清石灰水 和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是否有CO2产生。(P90)
3.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P92)
4.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4)
5.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同有机物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即过程 温和 ;能量 逐级 释放;部分能量储存在 ATP中。(P93)
6.无氧呼吸: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P94)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1.色素种类: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为两大类: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和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包含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 包含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和 叶绿素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胡萝卜素 和 叶黄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P99)
2.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各种药品的作用: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 充分研磨;加入CaCO3的目的是 防止色素被破坏 ;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溶解色素 ;加入层析液的目的是 分离色素 ;在分离绿叶的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线触及层析液,防止 滤液线中的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 。(P98)
3.类囊体: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众多的囊状结构极大地扩展了受光的面积,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这些类囊体膜上。(P100)
4.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P102)
5.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P102)
6、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P103)
7、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P104)
8卡尔文循环: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P104)
9、光合作用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P105)
10、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P106)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P110)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P111)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有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的纺锤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着丝粒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赤道板。
后期:每个各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家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末期:每条染色体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P110)
4.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P114)
5.无丝分裂:指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P115)
6.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使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其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使用清水,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使用甲紫溶液(醋酸洋红)。(P116)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P119)
2.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P119)
3.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P119)
4.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P121)
5.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P121)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细胞衰老: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P123)
2.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
(1)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3)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4)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5)细胞内的色素逐渐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P123)
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P126)
4.细胞坏死: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P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