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的典故意义(与妻书的全文及历史背景)

与妻书的典故意义(与妻书的全文及历史背景)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5-26 14:26:34

与妻书的典故意义

《与妻书》中运用的典故:

1、“司马春衫”

典出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典出《世说新语·伤逝》:“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典出战国孟轲的《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4、“骨化石”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钱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译文:武昌北山上有一望夫石,形状像人站立的样子。传说有一位贞节的妇女,她的丈夫从军远行,她带着儿子在这里为丈夫饯行。贞妇站在山头望夫归来,久立身竟化为石,望夫石因此得名。)

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5、“破镜能重圆?”

典出宋代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意思是破碎的镜子能够复原,分开的簪子能够做成宝钿,重新寻找装饰华美的门窗上挂着用珍珠缀饰的帘子。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6、“独善其身”

典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信,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

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