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嫌疑犯》写的颇为妙趣横生,但是你读过后,又觉得仿佛里面包含着一些其他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故事吧。
有一天,铁路巡道工抓住了一个乡下人,因为他正在试图拧掉铁路处的一个螺丝帽,于是巡道工把他交到了法院侦讯官居面前。你可以想像那个农民的形象,衣服又脏又破,赤着脚,麻子脸,又阴沉又冷酷。活像一个大蜘蛛。
侦讯官问他这些事是不是属实。可是乡下人只傻呆呆地反问了一句:“说啥?”
侦讯官又说了一遍,问他是不是有这事。乡下人倒实在,承认了是有这事。
侦讯官让他说说为什么要拧掉螺丝,可是他又傻呆呆地反问了一句:“说啥?”
就这样,也不知道他是装傻充愣,还是真的听不明白,侦讯官好不容易才问出来,原来这乡下人要这颗螺丝帽是为了给钓鱼的鱼线上做个坠子,因为没有坠子鱼饵就漂在水面上了。
侦讯官觉得很惊讶,犯了这么大的罪,竟然只是为了做个坠子?乡下人说:“那还用说吗?又不是当球儿弹。”
侦讯官不解了,那为什么不能拿别的东西代替呢?比如铅块、子弹壳、钉子什么的。
乡下人说:“铁路上找不到铅块,得去买,钉子又不合适,再也找不到比螺丝帽更好的物体了……它又沉,还有一个窟窿眼儿。”
侦讯官又气又笑,说:“装得还真像个大傻瓜,你就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会害死多少人吗?”
乡下人赌咒发誓说自己从生下来就没有害人的想法,觉得自己特别无辜。侦讯官给他讲危害性,他说拉倒吧,我们全村人都拧螺丝帽也没出过什么事。呸,不就一个螺丝帽嘛。
侦讯官无奈地说,现在终于知道去年为什么有一列火车脱轨了。乡下人高兴地说,老爷您就是明白事理,不过那个铁路巡道工太不讲道理,他竟然拉我还打我。
侦讯官没理他,问他在家里搜出来的另外一个螺丝帽什么时候拧下来的。乡下人说不是自己拧的,是编渔网的那个人的给他的,他一张渔网要用十个呢。
侦讯官不理他了,准备判他的罪。乡下人说:“我们都是些粗人,我们能懂些什么呢?”但侦讯官认为他是痴人装傻充愣,是撒谎。
乡下人说:“我干吗要撒谎呢?明明没有坠子就没法钓鱼。”侦讯官都被气笑了,让他住嘴,并决定把他关押起来。
乡下人叫起来:“这么说,是要蹲监狱?老爷,我可没有工夫,我还得赶集去呢,叶果尔欠我三个卢布,我还得找他去要账呢。”
侦讯官都懒得理他了,叫他住嘴。乡下人不住嘴地唠叨着村长的坏事,他认为自己一没偷东西二没跟人打架,可是村长才是丧尽天良呢。
侦讯官再次叫他住嘴,他嘟囔着:“住嘴就住嘴。村长……”他又说了一大串。侦讯官叫人赶紧把他押下去,他一边走一边说:“审案子得会审,不能由着性子胡来……要凭良心……”
这篇故事里的乡下人,看起来挺愚蠢,又挺可笑,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造成他们见识如此低下的,恰恰是当时窘迫的生活环境。乡下人的眼里只有生活,他们完全没有法律法规的意识。这难道是他们的错吗?在这篇精短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契诃夫写作的特点,他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故事看似可笑,实则内含无穷的深意。今天再读,也是毫不过时的。
晏砚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