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
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鸳鸯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英文名为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是一首兄弟之间赠别的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远兄弟的。
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赞美了美好的爱情。晋朝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它“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
鸳鸯雌雄的特征非常明显,古人以“鸳”命名雄鸟,以“鸯”命名雌鸟。 雄鸟,额头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赤铜色,与后颈的暗紫色或绿色长羽组成羽冠。眉纹白色,宽而且长,并向后延伸构成羽冠的一部分。
眼睛黧黑、扁圆,眼前淡黄色,颊部是棕栗色斑点细羽,颈侧一圈金黄色羽毛,像金色的络腮胡须,又像是金丝的围脖,谓之领羽。鸣叫时,翠色的冠羽与金色的领羽,连同白色的眉羽一同翘起,其胸部有两条蓝白相间的条纹,色彩对比强烈,非常醒目。
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但无金属光泽和帆状直立羽。颏、喉白色。胸、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和雄鸟比就显得逊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