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东汉未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字孟德,在碣石山《观苍海》中的佳句。
当年的夏天五月,诗人率大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路过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的美言佳句。
这段诗句中,诗人连用了两个"若“字,达到了承上启下,其主题双重念义,通过写景诗人抒发了内心感情世界,大海茫茫与天相连,威力和气势辉入眼中,联想心中情怀,中原想要平定,一统天下,立功建业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宏伟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其”若“贯穿主题,丰富的内涵,使景情互动,产生了诗人内心的共呜,留下了壮志不杇千古诗篇。
“若”字出现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中。
要说这一个好在哪里,肯定不能单独来看,一定要放在句子中,放在语境下来看,不然便一点味道也没有了。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登山望海的时候,以激昂的笔调,勾勒出了吞吐天下的壮丽景象,而且将自己胸怀天下的精神写入其中,整篇想象丰富,大气磅礴,苍凉中带有悲壮,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其实是虚写,是曹操以想象的笔触,表现自己壮志情怀,“若”字其实便是好像,正如的意思。
这里曹操将大海那种吞吐天下的广阔和气势尽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气概,其实正是曹操自己胸怀博大的象征,“若”是写大海,更是写自己的胸怀,暗含着作者像大海一样,可以容纳万物,可以吞吐天下,可以一扫寰宇。
所以“若”的好处,便是具有双重含义,是写大海,也是写自己的胸怀。
曹操的这首诗是非常值得背诵和阅读的,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