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包含两个问答:一是如何学好中医;二是如何成为好中医。
先说第一个问答,如何学好中医?
学中医,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自学,一是师教。
先说自学。基于自学者强烈的兴趣,从古中医经典著作中萃取中医精华,从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中领悟古方与今病的有机联系,进而学会了用经方和时方的要诀。验之临床,辄能取效,成为中医界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
以古为例,东汉的张仲景,传说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而成医圣;晋代的葛洪、唐代的孙思邈都是道士,宋代的许叔微是翰林学士,明代的张景岳是将军,都业余学医,留下传世医学名著。
以今举例,近代京城名医萧龙友,当过知县、知府,自学成名中医的;京城名中医施今墨,学法律出身,自学中医成名;又如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中医成才的典范。
据报道,岳美中先生一生共读了医籍4000余种。上至《内经》 、《难经》,下至各家。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每年至少要精读一遍。
以自学成才的岳美中先生为例,对如何通过自学,学好中医,岳先生给出5点建议:
1.恒心。岳老说:“勤能补拙恒斯效。”他自定课时,按时完成。
2.专一。即有始有终完成目标。
3.入细。读书要深入骨髓,掌握规律。
4.戒玩嬉。心无旁骛。
5.戒嗜好。随遇而安,自甘淡泊。
除了上述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大师的古今名中医,另一途径就是师承。
师承也有两种,一种是师带徒,一种是大中专院校中医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师带徒的好处是真传实授,干货多多,徒弟少走弯路,出手就能解决问题。不足之处,知识面相对窄了一些。
院校派中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广,系统性强,不足之处是:不精、不深,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经验积累需靠自己摸索、总结。
明白学中医的途径后,无论是自学,还是师授,最终还是那句老话: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
初学中医者,若能遵循岳美中老先生给出的5点建议,肯定能学好中医,也有望成为一个好中医。
下面,我承上启下,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成为好中医。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中医,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菩萨心肠,对病人有深切的同情心。发自内心地愿意尽己所能,救死扶伤。尤其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在能治病的前提下,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重药,能用简单的方法治好病,就不用复杂的方法去治疗。
2.具有将军胆识,通观全局(整体观念),运筹帷幄(辨证施治)。在辨病和辩证精准的前提下,该用猛药斩关夺隘时,放手一搏,或可救命于顷刻间,立起沉疴,转危为安;该用和缓的药,慢慢调理,就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胸有定见,循序渐进,缓缓收功。
3.有悟性。一个好医生,通常都有一定的悟性。读医书,不仅需要苦读,更需要活读。读通一点,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方为“从无字句处读书”。另外,临床实践中,遇到疑难病症时,更需要有扩散性思维,机动灵活,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攻坚克难,取得疗效。
4.苦练技艺,久久为功。一个好中医,不是一天两天就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学中医者,能沉下心来,需要平时经常不断地大量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更需要经常不断的大量临床实践总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把医技不断提高,努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不失人情(懂得一些大众心理学)。遇到胆小的病人,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病人放下心理负担,对医生产生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遇到不听医嘱,“胆大妄为”的病人,比如哮喘病患者,喜欢抽烟、吃辣,喝冷饮,就正告该患者要戒烟、少吃辛辣、不要喝冷饮。需要做手术的,就建议患者尽快手术,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有些小毛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能改善的,就建议患者不要乱吃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的老医生,给出的建议。有志于学好中医的人,有志于成为好医生的人,可以参考。
因我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请读者批评指正。
近意堂主,2019年10月23日下午作。
附图:我近日手机随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