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高
在普通话中,最能体现语音音高变化的是声调。阴平是一种高而平的调子,发音时自始至终声带保持同样的松紧程度,音高没有变化,如:(妈)。
阳平是一种由中度升到最高度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半松拉到最紧程度,音高由半高往上升到最高,如:(麻)。
上声是一种由半低降到最低又往上升到半高,呈曲折型的调子,发音开始时声带就比较松,接着再放松到最低,然后拉紧到比阳平的收音略松一点的程度,音高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往上升到半高,显示出曲折的调型,如:(马)去声是一种由最高降到最低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紧放松,音高由最高下降到最低,如:(骂)
2.音强
在普通话语音里,音强主要体现在重读和轻声上。一般不读轻声的音节和读轻声的音节发音时呼出的气流也有强弱的不同,所以我们读“莲子”和“帘子”同一个“子”,前者声音强一点,而后者声音弱一点,是作为词缀的轻声音节,这是有具体意义的非轻声音节。
3.音长
普通话中有的语言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同是“一、七、十”这些词,用普通话语音读声音就长,用粤语读声音就短促,因为这些音节都是入声。
4.音色
音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的式样。普通话中k和h的音色不同,主要是因为k是用爆发的方法发音,而h用的是摩擦的方法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