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永乐大典》是于明朝永乐年间编成的,当时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一种资料性的参考书,多系大型的)。为了编写这部书,明成祖朱棣组织了三千多人,收录了古书七八千种,用了五年时间编辑而成。全书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规模极为宏大。
凡经、史、子、集、文艺、农艺、医药、天文、地理等图书均予收录。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的典籍。当时只缮写了一部,后又抄了一个副本。后不断失散,又经八国联军的焚毁和抢劫,现在国内外共有三百多册,有百余册流散在国外。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