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文化(擂茶的文化历史)

擂茶文化(擂茶的文化历史)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02 12:23:29

擂茶文化

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 (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九层塔(也叫金不换)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 故又谓之擂茶。

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咸茶的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

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 边扯家常,或谈见闻时事,主人则不时添上咸茶、炒米等进行劝饮,众乐陶陶,别有一番情趣。[1]

擂茶又名三生汤,起于汉,盛于明清,流传已久。关于擂茶的起源,目前公认的说法为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南关城老妇人何婆售卖的街边小吃。当时的南关城是潮汕和惠州经商的必经之路,而何婆的擂茶解决了往来客商的疲劳,因此名声远播。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