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豆腐脑做的。
干豆腐可以说是东北的特产,制作方法其实与豆腐是相似的。
都是需要把泡好的黄豆,用磨磨成豆浆,以前的都是用石磨一点一点磨出来,不仅费时还费力。
磨好的豆浆需要在锅中大火烧开,之后进行过滤,把豆浆之中的残渣过滤出来,放入容器之中,等待豆浆稍凉之后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这一步就是常被人们挂在嘴上的,卤水点豆腐。
准备好的卤水,多次少量,重点还是要根据每次加入卤水后的效果,来决定是否再次加入卤水。
豆浆在卤水的催化下开始凝固,变成了柔软的豆腐脑。
接下来只需要借助石头等重量较大的东西,把豆腐脑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就可以成为好吃的干豆腐了。
。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