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进入倒计时,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状况!
对高考有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和家长要承认与接受这个事实。
当我们越能接受自己的焦虑,就越不会被焦虑所困,而能与焦虑和平相处。而且,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往往会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焦虑,学会接受自己的焦虑,恰当地调整自己考前计划。
在考前一周,有些学校会放假,学生可以在家复习;有些学校虽然没放假,但整个学习计划完全由学生自由安排,老师适当答疑。在这一周,盲目学习反而不利于应考,最好不再学习新的东西或做很难的题,这些无法牢固掌握的知识,不妨舍弃,以免由于没有完全弄明白,心里更没底,消减了自信,增加了焦虑。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徐文娇老师提醒:
高考学生一般已经十七、八岁了,在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场考试,算是考场老手了,积累了多年应考经验,不妨多去回忆一些成功的考试经验,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自信、踏实。
高三很多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了解自己知识的强项与弱势,以及自己平时吸收知识的有效方式,比如有些人擅长用看的方式吸收、记忆知识,有些人偏向听觉型,更易于接收语音、讲授的知识,有些人则可能用写记、画划的方式来记忆。在最后一周可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吸收、整理知识,这样不仅有效率,也避免盲目跟风而导致焦虑增加。父母、老师在这个阶段,最好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干涉、不提议。
考前一段时间,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对孩子的心态会有巨大影响。
这个期间,因为孩子处于应战期,全身戒备,内心冲突多、情绪复杂,会将一些情绪发泄到相对安全的人身上,比如朋友、父母。此时,父母可能会困惑既恼火:自己的言行明明是为孩子好,孩子却给了负面回应;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孩子还是有情绪、会怪罪自己……作为家长,作为成人,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抱持好孩子的这些情绪,允许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给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同时,家长也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免将自身的焦虑、不安、担忧等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影响到孩子。
更多详情也可查看徐文娇老师《如何避免高考焦虑,轻松迎战?》的文章,有疑惑的也可私信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