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登高》一诗首联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峡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特点是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