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大禹一心为公,其父亲鲧因治水不力被舜帝处死,没有影响大禹胸怀天下、为民治水的干劲,没有心生怨气,而是以天下百姓利益为重,全身心投入治水,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水患。大禹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事迹流传千古,这种精神就是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大禹治水前,共工、鲧都失败了,大禹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采用疏导、分流之法引洪水流入大海,最终获得治水胜利。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尊重客观规律,这不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吗,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
三、从善如流,讲究民主的从善精神。大禹治水时有契、弃、伯益、皋陶等辅佐,大禹能广泛听取意见,知人善任,史载大禹非常谦虚,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并得到大家的拥护。在禅让问题上曾举荐皋陶、伯益。大禹的这种从善如流、讲究民主的精神也是值得今人学习的一个精髓
学到“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严明法度、尊重自然、艰苦奋斗、以身为度”等精神。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