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产电饼铛购买(江苏国产电饼铛哪个牌子好)

江苏国产电饼铛购买(江苏国产电饼铛哪个牌子好)

首页家电维修电饼铛更新时间:2022-03-30 13:43:12

10月30日,“2021年溧水农民丰收节”在南京溧水和凤镇吴村桥村盛大开幕。活动现场,只见成片的金黄色稻田中数十台收割机齐声运作,远处一排平房内传来烘干机轰隆隆的作响声,正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这两年多亏你们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村里的水泵机、粮食烘干机现在都能敞开用了!”吴村桥村党总支书记杨明向前来为丰收节活动保电的电力人员连声道谢。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近年来,江苏各地立足农村现状和当地资源禀赋,不断提升电网能力和供电质量,加快电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持续推进多元化、便利化的供电服务,乡村振兴路上,电能澎湃。

以电代煤,促农业高质高效

秋收时节,无锡锡北镇泾西村的水稻种植户们正享受着全流程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喜悦。从育秧、插秧、施肥、收割到烘干、脱谷、包装、最后送入冷库保鲜,始终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得名的当地泉山“不落地冰鲜大米”远近闻名。

“全电,自动化,不受天气影响,还比燃煤环保,费用也划算!”泾西村合作社负责人王伟介绍说,以往农场主、种植大户投资装配的烘干设备大多采用燃煤原料,随着无锡供电公司对“煤改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大力宣传,现在合作社的农机设备都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有了电烘干,真是省心又方便。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在宜兴,随着紫砂壶的兴盛,当地的茶叶生产也渐成规模,成为农民的重要增收来源。“以前没有烘干机的时候,制茶都是用煤、木柴等作为燃料,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一晚上最多烤一袋茶,而且因为对温度、火候等难以把控到位,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香气常常不尽如人意。”白塔村制茶工艺师王老师说。

近年来,宜兴大力推进“阳羡茶”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制定了“无公害阳羡雪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在西渚镇,盛道茶业建成了江苏省第一条、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无烟化制茶机械生产流水线。

“以电代煤的加热设备具有很高的能效比,把加热技术应用于茶叶烘干,代替传统明火燃烧的窑炉烘干,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节能环保效果,而且稳定的烘干温度,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茶香。”盛道茶业负责人王道坤介绍说,以往用煤炉炒制750公斤茶叶每天大约需要100人,新的电热自动化生产线投入运行后,每天仅需20人就可以了,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来自环保部门的测算,每加工一公斤干茶,大约需耗柴15公斤,2020年盛道茶业全面实施“电烘茶”技术改造后,虽然年用电量增加了20万千瓦时,但是企业的用能成本却比以前减少了40%。

送电下乡,助农民富裕富足

10月29日,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九丰农博园,2021第二届“中国·响水西兰花节”节隆重开幕,响水县10万亩西兰花海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季。

西兰花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全面的矿物质,广受市场欢迎。自2017年“响水西兰花”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起,响水县以西兰花为主的绿色蔬菜全产业链迅速发展,也给当地农民打开了广阔的就业致富路径。仅在该县南河镇,全镇就有约70%的农户家庭从西兰花种植中获益,去年有100多户收入达10万元以上,近50户超过50万元,其中更有10多户成了“百万元户”。

罗会兵是响水县的脱贫致富典型,和南河镇上的很多农民一样,早年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因家人接连生病,2007年无奈返乡,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务,当时一家五口一年的收入只有8000元不到。2016年4月,在江苏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罗会兵在响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免费租用了两个大棚,工作队还给他减免了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费用,老罗忙碌起来了。

南河镇的土壤中含钾量居盐城地区之首,非常适合种植西兰花。西兰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便是短期干旱也会降低产量。一次,在给西兰花浇水时,罗会兵接了几根长长的电线,在大棚间绕来绕去,突然“啪”的一声,漏电了,水泵停了。老罗紧张又焦急,赶紧给响水县供电公司南河供电所台区经理陈兆万打电话。赶到现场,陈兆万告诉罗会兵,大规模种植蔬菜,接电打水十分重要,但是首先得保证用电安全,才能顺利灌溉。吸取了教训的罗会兵,现在每逢育苗、灌溉这些关键时刻,都要把供电所里的师傅们请到大棚里仔细检查一番才放心。“不仅是老罗啊,南河不少乡亲们的日子,我们都是在常年的巡线路上眼见着一天天好起来的!”陈兆万忍不住感慨。

来自2021第二届“中国·响水西兰花节”节的消息,“一颗西兰花”已经带动了当地3.5万余名农民创业就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近13亿元。今年10月28日,响水西兰花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各地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加盟,“西兰花第一县”的招牌越擦越亮。随着西兰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种植、培育、冷链……,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响水供电公司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制订和调整电网建设和改造方案,近5年来已先后完成投资784 万元,累计新建改造 10 千伏配电线路11.93 千米、400伏低压线路34.16 千米,新增400 千伏安配变11 台,富民产业“电力十足”。

改电到户,让乡村宜居宜业

“以前充电还得跑到镇上,搬入新家后,现在小区门口就能充,非常方便。”说起给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宿迁市利民新型社区居民张勇难掩兴奋。

10月30日,随着利民新型社区1台80千瓦一机双枪直流充电桩的投运,宿迁供电公司历时近一年半,完成了对全市农房改善新型社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全覆盖。

推进苏北农房改善,是江苏省加快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宿迁更是先行先试,努力打造苏北样板。“将电网发展与农房改善深度协同,进一步完善农房改善项目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宿迁供电公司为全市117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免费建设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点。”宿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戴荣斌介绍。

说起新型社区电力配套设施标准的完善升级,宿迁市新庄镇振友社区党委副书记茆长亮感慨万千,自2019年社区原6个小组482户居民整体搬入新农房集中居住区后,生活环境真是“彻底地改头换面了。”搬迁前,村里不少住房年久失修不说,低电压、线路老旧等电力问题多多,大风大雨天气经常引发线路跳闸,“搬迁后,社区里一根电线都看不到,都从地下走了。”在服务农房改善电力建设中,宿迁供电公司按照“只见蓝天白云,不见架空电线”的要求,除了杆线,就连变压器也悄悄从杆架上搬进了“箱子”里,掩映在绿树之间,与整洁漂亮的社区环境融为一体。

电网改造升级给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户均容量的提升。像振友社区,变压器由原先的3台增加到了11台,“以前用电饼铛烙饼时,家里的空调可是不敢开的,一起用就立即跳闸。自从搬入新家后,这些大功率电器可以同时放心用,从来没有跳闸过。”社区居民叶敬华说。

在农房改善中,宿迁供电公司主动对接项目规划,加大投资,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2019年至今,公司已累计筹措资金近8亿元,规划建设配套高压开闭所、配电房170座、箱变558台,敷设线路400多公里,服务全市新型农集区建设,让居民用电无忧,住得舒心放心。

宿迁宿城区耿车镇,曾以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闻名全国,然而牺牲环境求发展也让小镇一度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2016年以来,耿车镇以发展绿色园艺、电商创业为重点,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全方位构建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配套电力设施的建设跟进,以及优质的电力服务,助力耿车镇加快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改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

11月2日上午,住在耿车镇刘圩新型社区的“直播达人”韩小文,在家门口的“博雅园艺”大棚里一边准备直播器材,一边热情地招呼上门检修的当地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员。韩小文说,现在老家生活、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去年3月,她选择返乡做起了多肉植物的网络直播生意。“这些多肉植物种植在温控大棚里,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很高,电力师傅们经常不定期上门检查用电安全,还以‘党员包户’的形式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给我们这些创业青年吃了‘定心丸’。”有了优质的电力保障,韩小文现在足不出户一年就能净赚20多万元。

用电无忧,催产业兴旺兴起

“线路改造已经全部完成了,今后是不是再也不用担心鱼塘供氧不足了?”洪蓝圩区的几位养殖户围着前来巡检的南京溧水供电公司客户经理问道。

洪蓝圩区位于溧水区洪蓝街道南部,圩区内有120多户养殖户,专门从事鱼、虾、蟹等水产养殖。每到夏季气温持续上升时,养殖区内需架设增氧设备以保证鱼塘供氧。圩区内转供电设施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投运,线路、变压器设备台架以及金具老化严重,加上线路过长,导致末端电压过低,养殖区增氧设备动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供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水产养殖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溧水供电公司在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开展“为农民增收充电,为乡村建设赋能”行动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今年5月,公司对该区域配电设备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并组建专项问题解决推进小组,研究制定了综合改造方案,按照“密布点、短半径”原则,增加布点和配变容量,新增8台200千伏安变压器缓解容量不足,重新架设380伏绝缘线路约20千米彻底更换原先的老旧线路,加班加点,改造项目一个月内全部完工。“现在线路可靠、电能充足,你们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去生产,去经营,去发展。”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的回答,让养殖户们信心倍增。

在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的过程中,溧水供电公司还积极向社会推广宣传新能源应用,助力畅通“低碳经济”的“快车道”,催生绿色产业兴起。

“这些‘大家伙’为公司日后发展,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望着院子内新添置的纯电动运输车,南京绿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俊满眼欢喜。不久前,溧水供电公司主动上门,为绿能公司引进了纯电动运输车、安装了充电桩等设备,南京首家纯电动物流公司顺势而生。

侯俊在2021年初成立了南京绿能物流公司,通过汽车运输把当地和凤镇上的无公害农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业务虽然在不断增长,但运输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得知绿能物流公司的情况后,溧水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来到企业进行探访。“在了解了绿能公司的需求后,我们立即联系了相关的新能源车企。”溧水供电公司客户经理许国胜介绍说,区别于普通的家用型轿车,车企特意为绿能公司“私家订制”,组造了功率更高、动力更强、空间更大的电动货车,同时供电公司也迅速在绿能公司办公点安装了两个快速充电桩和一些普通充电桩。

联系购置新能源车辆、迅速安装充电桩、电费优惠……,溧水供电公司的“组合拳”,打得侯俊喜上眉梢,“我测算了一下,改用新能源车后,公司的运输成本只有之前的八分之一,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产送到更远的千家万户,乡村振兴路上,一定会留下绿能的足迹!”

通讯员 王晗卿 林 汀 王松竹 束佳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叶小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