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自制豆浆机(在家自制老式豆浆机)

用纸自制豆浆机(在家自制老式豆浆机)

首页家电维修豆浆机更新时间:2022-04-13 19:32:26

红虫饵(精髓)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总结(精髓)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作为鱼饵使用效果非常好。下面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红虫饵,红虫是冬季钓鱼很多钓友都喜欢使用的饵料,首先它是活饵上饵后可以在水中蠕动身体能起到诱鱼的效果,而且红虫本身会有一种有味道的粘液也可以吸引鱼咬钩。

一、红虫的前世今生

红虫是摇蚊幼虫,生活在淡水湖泊、江河底部,摇蚊种类繁多,在整个湖泊的生物种类的体系中,约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五。尤其是个体数量特别多,群居密度特别大,在每平方米里能达到五万只幼虫同时生存,因此,它成为了江河湖泊生物量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栖息在淡水湖、江河、水库等水体底部的红虫一般食用有机物碎屑,吃的还特别多,所以它可以消除有机物对淡水资源的污染,并且能够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摇蚊科昆虫种类有很多,个体也是非常多,不同的种类,对水体的环境要求还不一样,所以它又称为了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着。特别是摇蚊幼虫可以在各种水体中生活,尤其是淡水湖、江河、水库等水体底部或者是水生植物处。摇蚊幼虫是众多鱼类的重要饵料,用红虫做饵料,在江河、水库等淡水水域里钓鲤鱼、鲫鱼、鲮鱼、鲟鱼、青鱼、黄鳝、泥鳅、河蟹、鳖、龟等收获都是非常好的,而幼虫也是摇蚊过冬的虫态。

当然,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少数植食性的摇蚊幼虫会对淡水水域中的水生植物造成破坏。

有一种摇蚊,叫稻田摇蚊,它在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对稻田的危害非常大,往往需要人们进行防治。而在我国的稻田中,对稻田危害较大的摇蚊种类则是非常多,并且一旦发生虫灾,那其数量则是特别巨大,整个稻田很可能颗粒无收。还有就是,在污水和死水里边,非常容易滋生幼虫,且大多数的摇蚊幼虫以水里的有机物为食。


㈠、摇蚊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而摇蚊成虫很少吃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几乎不吃,极少的情况下会吃一点儿带有糖分的液体,晚上摇蚊成虫具有很强的向光性,在灯底下经常可以见到其身影。羽化后的摇蚊成虫有婚飞习性,摇蚊成虫总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在早上或者傍晚飞舞,有时数量之大,看上去就跟黑烟似的。雌虫被雄成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一般就是数秒钟就完了。在北方,通常一年产生两代,春天4-5 月和秋季9-10月就可以见到摇蚊成虫,黄昏时一大群一大群的在空中飞舞,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将卵产在鱼塘等水域的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几天到几周不等,不过一般情况下的卵期都很短。幼虫期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时间,从2周到4年不等,一般的摇蚊幼虫期为4-5个月

摇蚊幼虫,体态特征既细又长,长度大概能达到2-30毫米,身体一般都是圆柱形的,呈现蠕虫状,整个身体由头壳跟十二个体节构成,前三个体节被称作胸节,后九个体节被称为腹节。每个体节的粗细都极为相近,外形差别不大。体色较淡,部分种类由于其体内有血红素,而使得身体呈现血红色,夏季刚孵出来的摇蚊幼虫具有趋光性,会在水面浮游,而经过三至六天的蜉蝣生活之后,则会进入水底栖息,并且利用藻类、细沙、淤泥以及其唾液腺所分泌的丝状物筑巢,大多数摇蚊会将巢筑成两头开口的管型。并且,随着幼虫转入水底栖息,其趋光性这一特性会改变为背光性。

摇蚊幼虫的身体是有头部和体节组成,而幼虫第一胸节腹前方和腹部末节端部,这两个地方则是各有一对有趾钩的原足,分别被人叫做前原足和后原足。在两个后原足之间,有2~3对肛鳃。红虫的呼吸系统是闭合式无气门型的,只能通过体壁还有鳃在水里进行气体的交换。

摇蚊幼虫在世界各地分布极为广泛,且数量巨大,在动物界中属于双翅目(Diptra),摇蚊科(Chironmidae)昆虫生物,栖息在淡水湖泊或江河等水域中,同时是淡水水域中数量最多的昆虫,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所有的淡水环境。摇蚊分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它的身体里边富含血红蛋白,因而身体呈现红色。摇蚊的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有的两年才一个世代,有的却一年就能有七个世代,不过通常情况下,摇蚊一年会有两个世代,第一个是在春季的五月到夏季的六月,第二个是在夏季的八月到九月。春天或夏季的时候,摇蚊的卵会产在水面上,每个卵块里会有大概300~700个卵,可谓是多子多孙,因此夏季钓鱼的时候,红虫也是非常常见。

摇蚊幼虫在经过四次蜕皮过程后,会进入到蛹这一阶段,并且每经过一次蜕皮,体色便会有所加深,从淡红色到鲜红色,再到深红色,直至黑褐色的蛹。除去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中的某一部分专吃植物的种类之外,多数幼虫可分为肉食性和杂食性两大类,其中,肉食性的幼虫会以甲壳类、寡毛类,甚至是其他摇蚊幼虫为食,而杂食性的幼虫则是以细菌、藻类、小动物及水生植物为食。

㈡、红虫营养价值丰富

在养殖鱼塘里,用摇蚊幼虫,即红虫做饵,是有极大的优点的,比如说,红虫饵的大小很适合,适口性很好,红虫具有丰富的营养,还不会污染水资源,甚至鱼儿吃不完,有残留的红虫,也不会对养殖的鱼种产生危害,因为红虫会摄取水体之中的有机碎屑,因此它们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说,大量的培养红虫对培育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说到红虫的营养价值,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红虫究竟是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吧。红虫的虫体里含干物质为1.4%;而在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这就可以看出,红虫属于高蛋白饵料。而其脂肪含量为2%~8%,热量为4卡/克。这也就使其成为众多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还有稚鳖的饲养过程中,经常使用红虫饵来投喂,既可以促进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又可以净化水质。

二、红虫的分类和使用㈠红虫分公红虫和母红虫1.公红虫

公红虫对于垂钓者而言,可谓是绝佳的饵料。它们鲜红亮丽,体态饱满,皮厚,装钩简便,且挂在鱼钩上后身体里的汁水不会很快流出,变成薄薄一层皮,它们诱鱼能力强,所以深受众多钓友的喜欢。

公虫保存方法简便,春季时,放入塑料盆(陶瓷盆、铁盆同样很好)中,盆子里加满清水,一天换一次水即可。夏季的时候,放在冰箱的保鲜柜中就行。放置时,先在保鲜盒底铺3到5层报纸,然后将虫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虫子身上不能有水,并且冰箱的保鲜温度不能低于5度。秋季的保存方法同春季。冬季时,用一条潮湿的毛巾或者牛仔布包裹放在室内即可。

2.母红虫

母红虫与公虫相比,属性基本一致,只是在羽化期,母虫的体色浅黄,而公虫则呈现出暗黑色。母虫皮薄而透明,钩破后汁水流出,很快就变成一张薄皮,常用来作为观赏鱼的养殖饲料,也做拉饵来用。

母红虫相对公虫体质较弱,不太容易保存,在春夏秋三季最长可保存三五天,而在冬季可保存十天左右。家庭中最常用的保存方法是将虫子放在袋子里摊开速冻,喂鱼时随喂随掰。

3.还有一种叫赤红虫

赤红虫又称红赤虫,比我们通常所见的公红虫和母红虫更小,因它们看上去呈暗红色而得名,通常用来喂体型较小的观赏鱼。

4.公红虫和母红虫的区别

公红虫的体长大概为20毫米,直径在1~1.2毫米之间,身体相对短粗,显得很肥硕。它们的头部为黑色,耐撕咬。母虫的直径常在1毫米以下,长25~30毫米,显得细长。公虫常做钓饵,母虫常做诱饵,当然,做钓饵时跟公虫的效果不差,只是在小鱼闹钩的时候,没有公虫耐撕咬。公虫母虫的价格相差很大,通常要差10倍左右。

㈡、红虫的使用方法

很多老钓友一般都会知道几种使用红虫的方法,但是很多初次使用钓友可能还不了解,我就给大家说几种红虫的使用方法。

1、黑坑红虫使用方法

大棚钓鱼放的都是生口鱼,吃口不存在小鱼闹窝现象,红虫拉饵具有诱鱼快效果好、上饵速度快、提高上鱼效率的特点,选择红虫作钓是唯一选择,那么大棚钓鱼怎样制作红虫拉饵,或是肉夹馍饵料,给大家分享一下制作过程。

⑴纯红虫拉饵

根据所钓时间的用量,将红虫一份倒入和饵盆里,根据红虫的湿度,如果太干可用手粘水往红虫上甩几下,(不干就不加水)将少量红虫伴侣或红虫胶(两种性质是一样的),撒在红虫上薄薄一层,轻轻晃动饵盒让红虫均匀粘胶,然后抱成团拉饵使用。

⑵肉夹馍

就是准备经过混合后的腥香饵料一份,加拉丝粉20%,红虫、饵料各一份,按1:1的比例加水即可。这种方法尽量少制作,毕竟有些饵料含化学成分对红虫有伤害,少制作是保持红虫的活性。

⑶另一种是先和好拉饵,再将红虫少部分放在拉饵盘上,用拉饵直接压住红虫再拉饵使用,此方法比将红虫和饵料和一块相对好些,因为红虫是单独放拉饵盘上的,始终保持红虫的活性。以上拉饵均使用母红虫,一是经济实惠成本低,二是体长又细拉饵相对好用。

2、自然水域红虫使用方法

但在自然水域野钓时,以上几种拉饵就不大适用,而更适合直接挂红虫好用,为了便于红虫挂钩,所用红虫最好是公虫,因为公虫比母虫相对大而粗肉也厚,挂起钩来更容易好挂一些。

⑴第一种捆绑挂钩法,就是将公红虫3、4根用红绳绑好就行。具体操作方法,取一块1X0.5公分方的木条,将中间锯成十字,短面据的要宽点便于放红虫。取红绳一段放入槽内,红虫3、4根放入粗糙内,将红绳系紧就好了,此工作最好在当晚多绑一些,用湿毛巾包好第二天备用。使用时直接挂住红绳就可垂钓,如果没有时间绑,可用任何一种硬蔬菜或果类,(土豆、萝卜、苹果)到钓点现制作模具现用现绑。

⑵第二种单根挂法,取红虫直接从头部横着穿过,因公虫头部呈黑色,穿过后体内血液也不会流出,仍然保持虫体的活性,至于穿几根可根据鱼的大小,鱼大多穿几根鱼小少穿。如果红虫用手不好拿,可用摄子捏住红虫,再挂钩容易很多。

⑶第三种就是直接用红虫夹子,将红虫捆成后再挂钩使用,用红虫夹子最好使用母虫,因母虫细长绑起来方便,而且经济又实惠。此方法尽量选用质量好的气门芯,但也不易长时间使用,因为气门芯用水浸泡会失去弹性,红虫蠕动会跑掉的。

3、红虫的另类使用方法⑴、红虫液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要准备半斤红虫,一台榨汁机或者豆浆机。首先我们要把豆浆机洗干净,不要存在异味,不过千万不要用洗涤灵洗,用热水泡完冲洗就可以,然后用纸将豆浆机内的水分擦净,不要有一点点水,最后我们将红虫倒入豆浆机内搅拌成浆,倒入干净的小瓶中,小瓶之中千万不要有水分,在打完红虫浆以后,千万不要在里面加入水分!因为水分很容易让红虫浆变质,严重影响红虫浆的作用。红虫浆有着特殊的土腥味,而且要比活着的红虫还要大很多,所以无论是在诱饵窝料中添加还是钓鱼饵料中添加都是一个秘密武器,而且在野钓鲫鱼的时候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⑵、红虫液的保存和使用

红虫浆在制作出来以后,需要一直放入冰箱的冷冻层里保存,并且要在3日内使用完,因为红虫浆是高动物蛋白物质,所以非常容易氧化变质,到时候会大大影响饵料效果。

红虫浆在野钓鲫鱼的实际使用时,其实是充当开饵水的作用,直接使用红虫浆来开制饵料就可以了,使用饵料的时候要注意,应该以粮食类饵料为主,并且不要添加任何小药,也不要使用味型过大、味道过冲的饵料与红虫浆进行搭配。因为这会抢了红虫浆特有的味道,或者被其掩盖,往往会适得其反。用虫浆开制出来的饵料,虽然味道上要比活的红虫要大,但是没有了红虫那种鲜明的动态诱鱼效果,所以我们的抽竿频率要比用其他饵料快,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虫浆不能动态诱鱼的缺陷,还可以将窝料铺的非常厚实。

笔者曾经用此红虫液制作拉饵,拉得旁边几位钓友停口。


㈢、红虫保鲜

有的新手买来了红虫不知道怎么保鲜,眼睁睁地看着红虫死去却束手无策,白白地浪费了几十块钱。下面教大家一个关于保鲜红虫的方法:首先买来新鲜、活的红虫然后取一个比较大一点的玻璃容器,然后把红虫倒进去清洗一下并取出死掉的红虫,多淘洗几遍然后倒进去水,水的高度大于红虫高度的十厘米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放入冰箱的保鲜层。每过一两天左右拿出来淘洗几遍,并挑出已经死掉的红虫。要多淘洗几遍,因为红虫身体上有一种粘液,如果不洗掉会影响红虫的保存时间。红虫的保存就说完了下面来说说红虫的使用吧!


三、红虫和红线虫,不要搞混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黑坑开始不允许钓友使用红虫钓鱼,听得最多的理由就是红虫对水质有很严重的污染。同时,钓鱼人也是非常担心,使用红虫饵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或许会得红虫病?相信众多钓友一时之间也难以分清真假对错。

红虫是摇蚊幼虫,生活在淡水湖泊、江河底部,摇蚊种类繁多,在整个湖泊的生物种类的体系中,约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五。

其实,还有一个“红虫”,不过这个红虫就不是我们说的红虫了,它就是红线虫,红线虫也叫丝蚯蚓、水蚯蚓,北方也有管它叫线蛇的,红线虫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个体呈现肉红色或者橙黄色,样子有些像蚯蚓的幼体,虽然像蚯蚓,不过它并不是蚯蚓哦,别认错了。

红线虫在江河岸边、河底污泥中生存并繁衍生息,每当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里都有着大量存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甚至有人会去大量的捕捞。它属于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青灰色,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旦受到惊吓,便回立刻缩回污泥中。并且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

红线虫单个看来都不是很大,整体的长度大概在100毫米左右,但是它们产的卵很多,群体也是很大。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红线虫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红线虫2个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胶质膜构成的囊状蚓茧中。一般一个蚓茧内含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体可排出蚓茧2~6个。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人工培养的寿命约3个月。

红线虫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1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红线虫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氮回收率达98%,是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喜食的开口饵料,更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

红线虫中适于人工养殖的种类有:苏氏尾鳃蚓和霍氏水蚓。养好红线虫,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

使用水箱或其它二次供水设施(如蓄水池)的用户,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箱或其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极易滋生红线虫,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供水的设施清洁。

一般来说,干净的水域里,比如说消过毒的黑坑,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就是消过毒的水里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红线虫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红线虫大量存活于臭水塘,下水沟渠、管道之中。每到夜间,它们经常会从下水管道中爬出,沿着池壁和自来水管壁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口处,汇集成团状。水槽、下水管道等长期潮湿的地带也孳生红线虫。

红线虫一般只有在不干净的水域里才会繁衍生息,也就是说它们生活在河水、污水中,并且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专家认为,红线虫不是寄生虫,吃了虽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水质受到了有机污染。

红线虫,红虫这两种都是养鱼用的,但使用红虫的人较多,因为红虫具有营养价值高,适用鱼种更广泛,虽然红线虫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它的生长环境是淤泥,带有有害细菌的可能性比红虫高很多。

红虫多生长于野生环境中,因环境的不同,个体大小会有一定的差异,它们在每年的11月份前后会羽化成一种不咬人的蚊子(即摇蚊),11月中下旬产卵于水中,虫卵大概20天左右就会变成幼虫,40天左右成虫,最大个头可达1.8厘米至2.3厘米。

四、红虫的饲养方法与保存

红虫是冬季冰钓饵料中的良品。除可在有遮阳的死水沟、潭中捞捕外,不妨进行培育,以便用之好取。

说起来,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有专门培育红虫的地方了。比如说前苏联,在1951年那时就有专门培育背摇蚊幼虫的“工厂”。而在今天,我国水产行业急速发展的时刻,大量的培育摇蚊幼虫,作为鱼塘水产品幼体的生物活饵料,就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㈠. 收集红虫的工具

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间内适宜采集红虫。收集蚊子幼虫所需的工具主要是1个捞虫网兜。网兜可以自制:用中等粗细(10~12号)的铁丝,弯制成直径为15~20厘米的圆圈,用纱布沿圆圈缝拢上,做成长约30厘米上圆下尖的网兜。再用约1.5米长的细竹竿连接在铁丝圆圈上作为网兜的柄即成。

㈡. 收集红虫的方法

收集摇蚊幼虫时,可带上网兜和1个装盛小红虫用的小纱布袋,到郊区或农村去寻找废弃的清水积肥池,这种池中一般都有大量的蚊子幼虫,只要用网兜去捞,就能捞到足够的蚊子幼虫。将捞回红虫的纱布袋下半部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轻轻漂洗,拣去杂物,但不能让红虫漂出袋外,几分钟后,换一盆清水再漂洗1次,就可倒入培养基中。

㈢. 红虫培养基的制作有多种方法

一种是用琼脂和牛奶制成的培养溶液。这种培养基因成本高昂,太不合算,这里不作介绍。另一种是以水沟泥或鱼塘泥为原料,比较经济可行:即从下水沟或鱼塘底挖出的半稀鲜泥,除去其中树干、石块等杂物,加进等量的水进行搅拌,经约1小时后,将上层的水倒掉,再加入等量的水加以搅拌、静置。如此反复进行2~3次,然后将稀泥在高温下消毒,待其冷却后,即可倒入培养器皿作为培养基。培养器皿。培养器皿的要求并不严格,最好是采用陶质的缸或盆,若用塑料或搪瓷盆也勉强可用,但不宜用白色的,以色调深者为好。

㈣. 培育红虫的方法

红虫的培养方法有多种,其中以静水培养法最为简便实用,操作容易。静水培养法只需用1个小碗口大小的、透气性好、无釉粗陶杯。若用深色塑料杯需不含毒素、无气味,不要用白色或其他浅色。装盛培养基后,将小红虫放入培育既可。

㈤. 培育好的红虫如何采集?

待培养基中的红虫长至3毫米以上时,就可用网兜捞出待用。垂钓前,将红虫捏成团,挤去水分放入碗内,加入适量炭灰拌成半干体,便可垂钓。

㈥. 注意事项:

培养器皿应放置在弱光处,不能让阳光直晒。

用于培养基中的水和清洗捞回红虫的水,最好都要用池、河、塘、坑中的水,如实在不能取得而只能用自来水时,应先将自来水放入盆或桶内放置2~3天后再取用上层水。因城市自来水含漂白粉,对红虫生长不利。培养基放置处应严格防止鼠、鸡、鸭等家禽接近。培养基放置处不可靠近煤炉,因煤燃烧时发出的煤气会杀死红虫。

㈦.红虫的保存方法

红虫的保存方法有很多,比如放人流动的清水中,抑或用海绵包好放人冰箱冷藏。这些方法固然可取,但仍无法避免红虫死亡腐烂的现象。在笔者居住的天津地区,有很多钓友一年四季均使用红虫垂钓(尤其是一些上岁数的资深老钓友),他们有一套饲养红虫的方法,并且全年适用。

首先,选用品质好的红虫,然后将其全部放入水中淘洗干净,挑出死亡和腐烂的红虫。其次,将喝剩下的茶叶末拌上潮湿的河泥(这里要注意,河泥不能稀,所以可以提前去河、塘打捞,然后置于阳光下晒干,砸成碎末,除掉其中的杂物,使用的时候,加入适量的水即可),装入木盒中。最后,把洗好的红虫捞出,放人其中,合上盖子,放置于屋中阴凉通风处,每隔两天用喷壶向其中撒少量的水。用这种方法饲养的红虫,冬季能够保温保湿,夏季能够通风阴凉,不但令红虫不会死亡,而且皮质坚韧,个体粗大,颜色鲜艳。套用当地钓友的话,就是用茶叶给红虫“提提神”。有兴趣的钓友不妨实践一下,一试便知效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