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音箱的名与实》中,指出了多媒体音箱是一种名不副实的音箱。同样,在本世纪出现的“智能音箱”,仍然可以看成是一类名不副实的音箱。前者的伪称谓,在于所有音箱都只能是单媒体,只媒介声音,所谓“多媒体音箱”也不例外;后者的伪称谓,在于它的所谓“智能化”仅仅体现在通讯上,而非声音上。通讯上的智能化,不等于声音的智能化。而通讯上的智能化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体现比之更充分。也就说,市面上所谓“智能音箱”,仅仅是利用了手机wi-fi通讯模块,连接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终端与远程服务端数据交互功能而已。它关键的特征:即人机对话的所谓智能,不是由音箱本身完成的,而是远程服务器完成的。也就说,作为智能音箱产品本身,并没有实现智能化,所以,它是一个“伪智能”音箱,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能音箱。
之所以将借用wi-fi通讯模块实现远程交互的人机对话功能的音箱冠以“智能”两个字,其最终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实现音箱的智能化(甚至这些产品企业从根本上就未认识到音箱智能化本质及其意义),而是为了“赚”眼球的营销方式。这与互联网中许多自媒体出现的“标题党”异曲同工。“标题党”的惯用手法:常常是在惊人的标题下表述垃圾内容(这种现象正在超前损耗互联网的健康生态)。把音箱冠上一个“智能”标签,似乎就会引导消费者的意识排出其他“愚蠢”的音箱,联想“智能”音箱是“聪明”音箱,进一步联想等于好音箱。这是出于商业动机而设下的“智能音箱”陷阱。事实呢?市面上标签为“智能”音箱的产品,大多数都在音箱声学工程技术上表现出“愚蠢”的水平,既不聪明,也不好。
第一,从声学品质上看,首先是所谓智能音箱大多有效频率相应范围窄,能达到80Hz~16KHz的少之又少,不可能实现正常音乐重放标准;其次,其频率响应特性连±4dB都达不到(这一特性标准它们都不标称),连我国扬声器系统高保真最低标准都达不到,不能实现音乐重放的最低保真度;第三,单声道。即使是在播放立体声音源条件下,它减省两声道信息,任意破坏了音乐原意。也就说,这些问题足以表现出所谓智能音箱的最普通声学指标是低能的、愚蠢的、不好的。本来绝大多数多媒体音箱的音质都不好,而智能音箱音质却比之更糟。
第二,从智能化应用上看,人机对话并非它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如手机,智能化表现可以比它更强。因为手机有音箱也有咪,能接受声音信息也能播放声音信息,功能与所谓“智能音箱”没有什么不同。但手机比之更强在于不仅有wifi通信功能、还有4G、5G通信功能,而且还能移动。所谓现有市面上智能音箱的人机对话功能,手机完全可以替代。即便手机播放声音能量不如所谓智能音箱,但一旦与蓝牙设备连接(蓝牙音箱或蓝牙功放),其效果远胜于现有的所谓智能音箱。最重要的是,智能手机都有一个操作系统,其中可以安装专门用途的APP,这个APP可以处理终端信息。这在声音智能化应用上是所谓智能音箱达不到的。如现有的手机APP可以测试噪音、可以测试频率响应等等。
第三,以“智能”化名义做掩护,脱离行业规范,规避音箱行业质量监督。在它们商业性炒作“智能化”的同时,也开始回避(或忽略、轻视)音箱的市场质量监督标准,在产品标称上放弃了普遍的音箱技术规范。也就说,它是否再想为消费者在声音品质上负责令人质疑。
以上三点说明:源于美国智能家居概念的所谓智能音箱,尽管具有人机对话功能(语音通知开关窗帘、控制室温、通知烧水、学习问答等等),但在声音上的智能却完全没有。也就说,音箱作为声音产品,它不具备任何智能!也因此可以说是一类伪智能音箱。进而,它也说明所谓智能音箱产业并不知道真正的智能音箱本质及其含义。浮躁的商业跟风,把消费者往沟里带,也把自己往“音箱歧途”上带。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讲一讲,什么是真正的智能音箱以及智能音箱的应用价值。
什么是智能音箱?
音箱,它的独特性在于声音媒介,也就是关于声音的产品。声音就是音箱的本质所在。所以智能音箱必须是围绕声音展开应用的自动化产品。也就说,它的智能化首先是围绕声音应用展开的智能化。这是它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它所展开的智能化手段是为人居方便服务的;第三,它在声音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应用上,都是为了实现人类健康为宗旨的。换言之,智能化音箱在功能上离开了人类健康宗旨,也就毫无意义了。
这段话,换个角度说,就是:智能音箱,是以人类生命健康为宗旨而实现声音的智能化与服务的智能化的音箱。这段话的重点:声音的智能化 服务的智能化。
第一,声音的智能化问题:
1、声音品质的自我智能化
作为真正的智能音箱,首先在音质问题上必须实现自我的智能化处理。在音箱发声品质上,如频率响应特性的平衡调整、音响动态优化与系统保护、音响瞬态控制等都有现有的成熟电路应用或软件应用,将这些成熟技术应用于音箱发声品质的自动化处理,可实现音箱自身声音品质的优化,配合音箱声学科学设计与严格工艺要求制造,即刻使音箱产品的品质处在优秀之列,脱离现在“时髦概念山寨品质”的low样。声音品质的自我智能化主要是利用线路方式实现音质的自动化控制,其意义在于输出好声音。
2、声音环境智能化
音箱放置的任何空间(无论是客厅、汽车轿厢或夜店、影院),都是具有声学缺陷的。也就说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或驻波频率,其对声波中不同频率有着不同能量的反射、折射、衍射效应。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房间声学缺陷。面对这种声音环境上出现的声学缺陷,智能音箱应具备自适应能力。第一,音箱通过自动噪音测试检测空间声学缺陷;第二,通过DSP处理器自动调整适应补偿声学缺陷的播放频率响应特性,以至于自适应任何环境的优化音质播放。
除此外,音箱一旦连接远程(互联网电视或有线电视),就面临网络环境自适应问题。它必须侦测出所有信号来源的电平差异甚至音质差异,自动调整和补偿纠正这些差异的结果。我国电视台的播出电平也许是有标准的,但是经过多个环节达到用户端时其电平指标不一样了,在换频道时,某些会出现声音突大,让用户措手不及。这些问题都应在所谓智能化音箱终端自动解决。
3、声音功能智能化
第一,根据声音应功能需求不同,相应地实现功能的自动化调整。根据声音功能需求,做出自动优化响应。如通电话、视频会议、看电影、看新闻、听音乐等。由于音源不同,需求不同,做出自动化调整而优化声音播放功能。如,视频会议或电话时,应当自动切掉80Hz或100Hz以下的低频,突出中频以保证语音的清晰度。
第二,声音服务智能化问题:
1、用户模式的自动化
用户是多样的,不同用户有不同特点。所以必须适应多种用户的健康或安全。如老年用户,听觉生理已经相当退化,高频与低频反应已经衰退,相应地音箱自动化进入老年用户模式,适当提高高低频两端的能量(当然也要以功能为前提);与此相反,儿童听觉生理更为敏感,高频低频应自动压缩;其外,孕妇的健康情况相当复杂:孕妇是成熟的生理,胎儿是不成熟的生理。当孕妇将音箱用于音乐胎教时,胎儿100天之后才可能感应外界声波,随着胎儿生长,听觉器官也开始快速成长。但胎儿从小到大都有一个音量承受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胎儿健康处于危险中。所以,音箱必须测出孕妇距离,并作出绝对安全播放能量的控制。否则将影响胎儿与母体的健康。
举这个例子还应看到:市场现有的胎教音乐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伪科学”音乐。它们没有任何胎教的科学认证与胎教健康安全认证。对此类音源智能音箱应该有一个自动化识别,拒绝或提醒用户排出于胎教不利的节目源。如摇滚,对胎儿的杀伤力太大。
除此外,因为娱乐需要,某些用户可能将音箱作为直播工具。也就说存在一个虚拟用户模式。这种模式,音箱的播放可以将之声音自动“美化”。
2、服务模式的自动化
关于服务,一定是多种多样的。语音服务比较简单,不赘述。至于电影播放模式、音乐会模式、会议模式等传统模式也应该有。我要强调的是健康服务模式。比如:降噪模式。无论家庭空间还是轿车空间、餐厅空间、车间空间都存在一个噪音问题。大家都知道,噪音是第二大污染,欧洲每年至少有160万人因噪音致病身亡。主动降噪,恰好是音箱用于实用健康的长处。利用主动降噪芯片,收集并侦测出噪音,经计算并将之倒相输出(迟输出半个波),使音箱频率抵消噪音频率从而实现降噪的方法称为主动降噪。这种服务模式是人类急需的,也是智能音箱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在降噪服务中,音箱可用于卧室(国家规定噪音<50dB),帮助睡眠;用于工作室、办公室以增强注意力并减轻心理负担;用于汽车轿厢,降低噪音对人体的伤害(这一点已经开始普集中);用于餐厅,制造安宁祥和的声音舒适环境,增进食欲等等。
简言之,真正的智能音箱,首先是在声音领域为了人类健康宗旨而实现声音智能化与服务智能化的音箱。它一定是围绕声音作利于健康的智能化处理。声音智能化是它的核心,通讯的智能化仅仅是一个辅助。人类健康是指身心健康,也就是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健康。好听不好听是心理反应,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就有一个声音品质问题存在,如何智能化地实现好听,是智能化音箱的心理健康依据;而本身是否制造噪音(自身物理表现出声染色),或能否减除环境噪音,是智能化音箱的生理依据。噪音对人体身心都是有害的。根据复杂多用的环境与用户是否利用声音能量进行智能化的健康维护,是音箱智能化应用价值与意义的延伸。智能音箱制造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这是音箱制造商对用户的最高尊重与价值。
智能音箱概念的提出,是好的,或者是音箱发展的一个进步。但从现有智能音箱实践看,又是不好的。因为智能音箱的产品实践,脱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仅仅把智能作为了一个“标签”、“口号”、“卖点”(称谓卖点而非技术卖点)。更为关键的是现有的智能音箱,根本没有找着真正智能音箱的人文方向,“瞎智能”一通。我想,当前的智能音箱因为脱离音箱行业质量规范,最终会因“名不副实”而被市场抛弃,成为一趟音箱发展史的“过山车”。同时,我又殷切地希望:有志于智能音箱制造者,沉下心来,祛除浮躁,认真从利于人类健康的立场,细细思考一下智能音箱的本质与价值。至于本文提到的智能化技术问题,不必担心,很多成熟的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手段可以利用,能比较容易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