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普通话读音为chǐ,“豉”的基本含义为一种用熟的黄豆或黑豆经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豉”,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形声字。豆表意,表示豆用豆发酵制成,支表声,支有分散义,表示豆豉作调料其味会分布在烹煮的食物中。本义是豆豉。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豉”。
豉[ chǐ ]
部首:豆
笔画:11
五行:金
五笔:GKUC
基本解释
见〖豆豉〗:食品,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有咸淡两种,都可放在菜里调味,淡豆豉也入药。
详细解释
〈名〉
1. 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二种。供调味用。淡的也可入药。
如:豉酒(用豆豉浸渍的酒,可供药用);豉羹(即豆豉)
玉豉[ yù chǐ ]
中药地榆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地榆》:“地榆一名玉札……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煮服之可神仙。”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诗:“金醴可酣畅,玉豉堪咀嚼。” 明 张煌言 《寿张相国》诗:“鼎内和羹手自调,焉用金盐与玉豉。”